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农村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等发展建议,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转的思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以劳动力转移增收为目的,促进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流动起来;二是以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为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定居转移,三是以劳动力转移改变身份为目标,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根本目标是实现富余农民的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城镇化成本,增强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发现,乡村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女性领班人,即劳动力经纪人。为探究农村女性领班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如何整合女性劳动力资源、管理关系网,本文以河南省辉县市冀屯镇平菇产业的女性领班人为例,通过多案例分析解读女性领班人的类型演变、角色定位、社会网络拓展和团队管理策略。本文主要有4点研究发现:第一,女性领班人逐渐演变出陪伴型、服务型、综合型、营利型4种类型。第二,女性领班人以自身为中心,构建领班人关系网,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劳动力信息集散中枢、劳动力资源配置中枢的关键角色。第三,女性领班人运用生产协作关系实现领班人关系网的“纵横拓展”,进一步整合劳动力供需信息。第四,在团队管理方面,女性领班人遵循“刚柔相济”的管理策略,具体体现为女性领班人的管制性、原则性、同理心和乡土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2~2007年间FAO统计数据库主要刨花板强国的数据,使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制造业雇员平均每小时工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定量指标,从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3个方面,对劳动力资源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很强,但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以保持竞争优势不是长久之计,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和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劳动力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东莞市农民工就业情况、农民工对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竞争力偏低,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不理想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增加内部人力资本储备,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稳定就业关系,为员工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与合理的福利保障,防止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企业发展乃至产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方法]文章以丘陵低山区遂宁市为例,从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遂宁市大部分地区很难通过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解放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且外出人口众多;第二产业在增加遂宁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有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较大。[结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造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劳动力就业潜力;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展劳动力吸纳空间,实现三产互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金阳县基本县情谈起,概述了金阳青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做法,分析了金阳县青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青花椒产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青花椒产业快速、高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山区乡村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山区乡村产业振兴是山区乡村脱贫的关键。通过分析山区乡村产业振兴所面临的困境,发现山区乡村地理状况复杂,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缺失,软硬基础设施贫乏,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乡风文明建设缓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因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迫切需要完善乡村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以来,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家具产业开始面临对外投资和外向发展的问题,即实施所谓“走出去”战略的问题。中国家具产业的要素结构是以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为特征的。中国家具产业的资源优势是组织与企业家资源的相对丰盈,这是中国家具产业取得良好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外向发展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中国家具产业的比较优势,准确地把握“走出去”的目标和模式,是中国家具产业成功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在对影响劳动力就业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后,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质疑,认为单纯讲求经济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应尽快由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即以就业为中心的、兼顾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村》2003,(4):1-1
国家农业部的宗锦耀、陈剑光、张国良撰文,要发挥乡镇企业对就业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乡镇企业从发展之日起,就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力为己任,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农民就业。截止到2002年,乡镇企业已经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33亿人,占农村劳动力27%。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功能不断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力的人数不断增多。虽然中间年份增减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上增加农村就业的趋势没有变化。他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就业。发展乡镇企业的实质就是农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农村二、…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决定一个经济实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或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其要素禀赋结构(林毅夫,2004),即资本与劳动力的密集程度。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是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过程主要涉及政府、劳务公司、农村劳动力三方主体。通过分析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目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探究各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与期望收益,再根据激励相容理论寻找利益均衡点。研究发现:政府的利益目标与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最大化利益目标相一致,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协调劳务公司、农村劳动力的利益目标,能够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家庭内部成员收入分享、风险共担的单一模型,以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决策机制。并结合多主体建模方法,模拟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农户家庭如何在务工、务农及闲暇之间进行家庭劳动力配置,以实现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传统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忽略了城市生活成本、农户对风险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农村家庭内部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最终导致相关的策略制定和行为分析偏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要素禀赋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要素禀赋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分为发达、中等、落后三个区域,从中选出不同发展程度的7个省份作为分析样本。同时选取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禀赋、科技和资本投入、贸易环境等8个要素禀赋指标,建立环保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收敛,排除相关性较差变量,从而找出对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要素禀赋指标。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结合这些要素禀赋条件和环保产业在我国发展的现实状况,总结出现阶段要素禀赋对我国环保产业影响的特殊现象,并通过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着对劳动力依赖程度高、技术转化效率和资本收益率低等现实问题这一结论,对未来有针对性的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起到了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5~2012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弹性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并且影响效应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因此,应重视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会,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相对较弱,和城市群构建的目标相比,其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原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需要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的支持,以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制度创新,扩大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