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政治精英从世界历史的大视角出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落后,面临着发展目标(工业化)与既定的发展手段(工农协调发展的思想)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做法是:由“工农协调”的思想观念调整为“以农促工”的思想观念(发展手段),以此来实现工业化(目标).“以农促工”的精英观念铸造了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这三套相匹配的作为国家获取农业剩余的的制度(上层建筑),形成了具有“城市偏向”特征的超越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是当代中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政治权利不足以及主体性不足等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农民利益代言人”及他们发起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民维权抗争组织;这些农民维权抗争组织的出现,表明了在国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与控制的情况下,因农民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的对“组织性力量”的需要;但由于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大都还处在自组织的非正式阶段,其活动方式和控制能力均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执政者、农民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入世”后农民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一)观念问题1.“小农” 意识根深蒂固。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一向是以氏族村社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我国的农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并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的这种“小农”意识,与我国“入世” 以后的客观要求相比,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小生产观念由来已久。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小,经营单位由改革之初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是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和政治地位问题。只有解放农民,归还农民的公民权利,农民有了迁徙自由、择业自由、交易自由、创业自由和土地财产权利,农民自己就能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消除制度障碍,积极慎重地在制度上创新,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中村”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适应城市化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需要.为此,需要对其中所包含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真正实现失地居民“老有所养、失有所保、贫有所济、病有所治、伤有所医”的和谐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还存在着管理理念、筹资方式、监管方法和管理机构等方面的问题,其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管理观念,牢固树立“人民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真正实现“自愿参合”筹资方式;创新管理方法,加大对大型医疗机构和门诊的监管;创新管理机构,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归口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提出20个字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不失时机健康推进。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在“新”字上做文章:一是深刻理解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理论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我们长时期以来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支援城市,这也形成一种“贡献经济”的思维定式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定势。现在要明确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的观念,要明确城乡统筹的观念,要明确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制度根源。二是更加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创…  相似文献   

8.
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机制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农民过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城市化,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二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除了一些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要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需要依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在不同地域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难点,准确认识这种难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现阶段,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城市化的实践看,突出难题是农民非农化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大难题;并立足于这一尖锐的现实难题,提出化解“三难”问题必须从体制变革入手,变“征地”制度为“购地”制度,变下岗“闲余人”为财富创造者,变“短效”补偿为“长效”保障。这样,才能为农民非农化提供可靠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需要第三次“解放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情专家胡鞍钢教授认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  相似文献   

11.
高飞 《农业经济》2012,(6):70-7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和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是关系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农民的政治权益由于农村农民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不高、参政意识薄弱、农村基层制度不够完善、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原因而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基于此,对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手段来保障农民政治权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永丰镇农民时兴读书看报风。当今的农民,只有学习政治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学习经济才会驾驭市场,只有学习科技才有立足之地。如今,永丰镇的“学习型”农民又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范围大。知识农民不仅遍及全镇的村村组组,而且包括夫妻共学、父子促学、老少帮学这样的群体。石华村农民周行江自从1998年元月建立“夜读”制度以来,一家人坚持读书看报已成了雷打不动的“晚餐”;二是领域宽。上至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市场知识、经济信息,下至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实用技术和文化生活;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村干部人难找、事难办、矛盾纠纷难解决”的问题,安徽省明光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2003年在涝口乡试点的基础上,前不久又在全市68个选派村对农民“说事”制度进行了全面推广,切实加强了选派村村务的民主管理,加强了选派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制度,凡是涉及选派村经济发展、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兴办公益事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列入群众“说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广角     
中国需第三次“解放农民”据中新社消息,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胡鞍钢指出,中国现在需要进行的第三次“解放农民”,就是使农民从土地、农村永久性解放出来。其最根本性的措施是消除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制度,使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自由迁徒和自由居住权利、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权利与职业培训机会;平等就业竞争机会和享有劳动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15.
农民长效增收制度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战略问题.农民作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力量,受农业政策扶持力度薄弱等方面制度设计不完善影响,资金短缺、农产品价格偏低、生产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成为制约农民依靠农业生产致富的拦路虎,严重削弱了精壮农民的务农积极性.为此,尽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制度显得非常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视域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深层次看,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表现在: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体现了农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彰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农民权益保护缺失的政治原因可以从结构、体制和利益关联度等三方面来分析。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将农民利益要求输入决策系统;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权利的实现,而农民政治利益是所有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新形势下农民的政治利益保护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莉 《农村经济》2007,(10):70-73
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三者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也应有所别;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帐户”+“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账户”+“储备金 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明确失地农民主体地位,完善失地补偿安置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加快实施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组织起来,能否动员他们走出家门。加入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农民头脑中“不想转、不愿转、不敢转”的想法。而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对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务工常识、职业技能、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让农民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消除顾虑、积极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20.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成规模的土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集中,将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发展平台,“谁来种地?地在哪里?”问题也将逐一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