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 ,不可避免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 ,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白玉冬 《农业经济》2012,(10):108-109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诸多问题,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养老保障风险基金,配套养老保障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提高他们参保的思想意识,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对失地农民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城镇化建设,甚至一些村庄还出现整体搬迁现象,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且城乡就业模式的迥然不同使得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越发凸显,仅仅依靠安置补偿款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他们正面临着"无地、无岗、无保障"的生活窘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而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纳入到城镇化进程中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对促进城镇化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大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此引发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计保障。破解这一难题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对辽宁失地农民生存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辽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流失的原因,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失地农民生计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相关利益未能得到合理补偿,他们大多数人失地后进而成为“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勇 《南方农村》2004,(1):20-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开发,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失地农民,正在中国形成。说是农民,他们却没有了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获得工作的机会和社会保障,他们变成了城市的边缘人,其实他们已经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权益受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但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就业权以及社会保障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出路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广州市通过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实施促进就业政策等措施,降低了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值得借鉴。但是,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仍需要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方面加强探索,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城镇化,而在我国农民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就业生存状况、享受的待遇状况等都将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待遇,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详细分析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大量农村土地被转化为国有土地,这对农民收入方式与来源造成较大影响。文章在对广东省主要农业县失地农民收入的调查研究基础,利用文献与系统分析法,对广东省失地农民失地前后收入来源与收入额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前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而失地后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就业、土地补偿及社会保障等。从总收入额度来看,失地后农民年总收入额较失地前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受到消费成本增加、进城务工难度大等原因,这种收入存在暂时性与不稳定性。综合分析表明,导致失地农民收入不能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农民补偿利益受损、就业受阻、社会保障水平低及就业政策得不到落实等。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增加失地补偿、扩展多形式的财产性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性收入等方面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以保证他们生活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一、泥城镇失地农民就业的基本情况 泥城镇是上海临港新城四大分城区之一,户籍人口5.9万人,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其中23平方公里为临港国家级重装备产业区的规划建设用地.2003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临港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为农村的变化,为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富裕做出了巨大贡献。事物具有两面性。由于教育、文化、技能、素质等因素,使得失地农民在方兴未艾的城市中难以找到稳定适宜的工作,从而出现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实地走访。简述了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分析了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用中,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征用标准不合理等制度缺陷,使得被征土地的农民权益受损,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征用中的农民保障问题.并提出了三步走的对策.逐步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即:采取多种方式的安置措施,适当提高补偿安置费用: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流转机制和类似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将集体土地资源纳入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统一模式之中,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今天,随着近郊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趋势不断深化,有关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日益激化。如何解决这一诉求问题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成了就业无岗、种田无地以及社保无份的人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离,成了新时代的弱势群体。基于此,本文浅谈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只有构建包含最低生活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就业保障等的全方位保障机制,同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才能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海郊区城镇化发展现状1949年解放以来,上海郊区城镇化发展经过了正常推进、停滞下滑、恢复建设、快速发展等几个与全国相似的阶段。到1998年底,上海效区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2.3%,比1992年增加了近16个百分点,居于全国农村地区领先水平。(一)...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本就农民失地的原因、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的就业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