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塑造经历了初始塑造、联合经营主体塑造、集体集权与经营一体化主体塑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塑造等阶段。历史证明,农地制度的良性变迁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党和国家主导与农民自主相统一,尊重农民意愿并发挥好农民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并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新时代的农地制度改革,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进一步发挥好农民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探索更为包容的农地制度,满足不同农民主体对农地权益的诉求;发挥好农户家庭经营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的农民专业合作模式或组织制度的选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如何,除了产权安排对其内在的规定外,客观上,还应取决于农民专业合作禀赋约束和用于合作的资产特征——资产的专用性。禀赋约束和资产特征在技术层面上制约和影响着经济组织的制度选择,并且这两个因素的变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内生的组织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制度的农民合作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但这种基于血缘和特定地缘的合作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合作实质就是农民相互之间的一种交易,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合作的成功与否。通过对农民合作中的交易费用分析显示,合作的收益大于成本,政府必须提供适当的农民合作制度供给,促使农民合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合作组织的构建和发展中,政府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节约和降低各自交易及制度成本的组织行为激励是导致后者行政科层化的根本原因,这使得农民合作组织行政科层化存在强制性、授权性和诱致性三类。因此,在农民合作组织行政科层化中,应尽量避免规定政府组织在农民合作组织构建方面的绩效职责,政府组织应着力于提高各项扶持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并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以激励农民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一起非典型的上访事件,利用博弈模型,展示各个博弈方的利益目标和策略选择。其直接原因是村民对上访行为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以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制度。但本质上讲,上访反映了政府制度供给与农民制度需求的错位,最终使得基层政权成为制度的修补层。所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等是解决农民上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化过程中为解决农户个体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应运而生的,具有其独有的制度特征,表现为同一性、劳动联合、门户开放、民主管理、共有产权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样的制度安排日益显示出其缺陷,如导致规模不经济、对成员激励不足、造成决策迟缓和融资困难等,已阻碍了农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原有的制度安排进行调整和创新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必然诉求,具体包括实行有限度的门户开放、采取股份化的产权结构及公共积累量化到个人账户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平偏好的同事压力及团队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纯粹自利偏好之外的公平偏好,研究了同事压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指出由很强的公平偏好单独形成的内部同事压力,以及由惩罚成本不太高的同事惩罚和强度不太弱的公平偏好共同形成的外部同事压力,对团队合作都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培养和增强员工的公平偏好是促进团队合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从甘肃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和创造;要用规范化发展原则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困惑:失地农民收益损失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不但使农民与其赖以存在的土地相分离,而且伴随着巨额的土地收益流失。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着收入、就业、养老等诸多方面的困境,所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资源配置过程搀杂了较多的政府行为,通过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将本来应该由农民得到的收益从农民那里拿走。政府行为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再遵循边际收益递减原理,通过制度壁垒人为地改变了不同产权下的土地供给和需求曲线并且造成土地收益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林改方式会对农民间可行能力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行能力差异越大,农民的相对剥夺感越强,从而对改革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越低。基于“可行能力—相对剥夺—满意度”的逻辑思路,采用广东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林改方式下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总体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以“分”为主的“均山制”改革的满意度高于以“不分”为主的“均股均利制”改革,“均山制”制度安排更有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塑造;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是农民行使可行能力的基础,配套改革(包括林权抵押、林权流转等)是农民提升可行能力的关键,两者都显著地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整体评价,且主体改革的影响更为显著。应完善“均股均利制”的利益分配方式,并通过赋能措施降低赋权不公的负面影响,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性、合作性原则。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把握好股份合作的产权结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组织的分配制度。同时,要建立政府对合作社的挟持机制、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制度通过界定农村土地财产权、调整农村土地市场交易行为而成为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核心制度.反观现实中法律制度对农村土地财产权转让的制约,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受到限制,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取得程序、方式以及效力方面的困境.反思大陆法系传统财产权理论,从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出发找寻农村土地财产权结构的基点,以定限物权为核心设...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睫进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其地位和作用还没傅到充分体现,发展中存在着自我积累能力弱、营运资金短缺、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培训与激励机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才能发展壮大.本文就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信任合作也变得严重缺失。本文将寻求适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要求的农民信任合作途径,即对维系农民从家庭过渡到社会信任合作的机制的探讨,重点对维持信任合作的重复博弈机制模型、维持信任合作的社会环境的建立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农民议贷”制度是指选举农民代表成立议贷组织,对信用社贷款行为进行公开监督,并将信用社贷款的有关规定、办理贷款的程序、贷款办理的结果、贷款经营的有关情况,以一定的形式向广大社员公开,以求对贷款工作进行有效监控,促进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实行“农民议贷”制度可以将信用合作部门行业管理与外部农民直接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政府与农民都满意的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农业组织创新具有制度创新和角色塑造双重制度含义,其核心是构造利益增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它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的制度特征和组织特征家庭农场具有现代农业组织的利益机制和特征,是我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制度含义是,实现现代农业组织制度的制度创新,进行现代农业微观主体的角色塑造。  相似文献   

17.
医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医疗消费状况。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医生行为扭曲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生存在诱导需求、患者自身对医生行为的约束作用不够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生行为约束不足。控制医生的诊疗行为,是从根本上建立医生声誉机制、建立医患长期的合作制度和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与管理者博弈过程中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关键原因是体制转换时期体制性缺陷及对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起有效的实施机制,加强制度的操作与执行,才能有效解决不合作等问题,遏制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进入加速和深化阶段.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对推动我国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中关于合作目的、合作形式、合作制度、合作原则与合作分配等方面进行解读,我们发现其当时的政治考虑及价值意蕴符合时代要求.当今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还原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应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实现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中所存在的制度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运行的扭曲,减弱了信息机制与价格机制对资源的引导与配置能力,由此造成证券市场的低效率。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功效及原因作出全面分析,从深层次上揭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客观逻辑和现实政策逻辑,进而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