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转移,顾名思义,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发展在相互联系(投资或者贸易)的空间上的重构。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科学技术发展所创造的先进生产力不可能无限期被某个国家或地区所垄断,这决定了产业空间转移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抗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区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笔者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行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有了明显的转移趋势,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附加值低的环节。同时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特征、能源现状以及地区政策等方面比较也表明,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外流后,无论是形成转移刚性即不回流还是回流,都会对区域间的企业转移行为和整个产业转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地区差距抑或区域协调发展,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研究视角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劳动力流动究竟熨平还是拉大了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究竟孰因孰果?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劳动力流动进行内生化,建立其对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产业区域转移与江西中部崛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区域转移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经济活动,也是决定当前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江西承接梯度产业转移的有利之处在于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不利之处在于制度环境不够完善。产业布局及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营造更好的产业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9.
广东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产业转移缩小区际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政府层面的产业转移政策必须注重市场规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及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为例,对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东西两翼和粤东地区存在着巨大的产业转入的空间,政府部门应建立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促使区域经济早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地区效率差异和劳动力迁移成本的两部门两地区模型,研究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时,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福利效应及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缩小地区效率差异以促进产业转移,或降低迁移成本以促进劳动力流动,都可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并提高经济总体产出;由于劳动力迁移成本异质性,低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产业转移,而高迁移成本劳动力偏好劳动力转移政策,因而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类政策不能相互替代;当工业化水平提升或地区效率差异扩大导致劳动力流动需求增加时,如果不进一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地区间收入差距会扩大,从而形成劳动力迁移与地区差距扩大同时发生的“谜题”。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动两类思路并不存在内在逻辑冲突,不应将二者对立,需要采取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和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潜力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及其涵义,阐述了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一般规律,着重分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形成及其自我强化机制,探讨了路径依赖效应的破解对策,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路径应是先进行从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的产业内升级,在产业内升级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积累较丰富后,再转移至附加值更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产业间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结构转换效应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带动的非均衡增长。最后,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本文对西部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成长二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广东省为例,详细分析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及其特征,并指出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东部地区已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追求GDP的冲动,使欠发达地区具有"污染避难所"的功能,近年来污染产业由东部向中部进而向西部转移日趋严重。文章利用30个省级面板数据,设计了地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环境规制衡量指标,对污染产业和排放的地理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实证。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提高欠发达地区非正式环境规制水平,抑制污染产业转入;清洁化改造发达地区污染产业,从源头上控制向中西部地区的污染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16.
文化广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渗入了大量文化因素的新型广场。文化广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能够启动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市场载体。文化广场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有利于聚拢资金;有利于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大部分门类区域文化产业;可以挖掘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能够有力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基尼系数上升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至少有三个角度:一是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二是分析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分析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本则主要从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经济区位熵等方法揭示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特征,并通过R/S分形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1978—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在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2)2006—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区际差异存在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差异明显缩小;(3)膦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将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9.
20.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