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江波 《中国石化》2013,(12):46-47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碳交易,搞好碳资产管理,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鸣锣开市。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购买了京能集团2万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此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在深圳和上海启动。12月,天津和广东也将启动碳交易市场。有专家表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各地开启,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碳减标手段,碳交易将给中国环保带来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控温2摄氏度将使全球近2/3化石能源储量得不到开发,导致油气上游投资大幅减少,对油气公司融资造成阻碍.随着缔约国碳约束逐步增强,油气公司将被要求做出碳财务披露,中国公司海外项目运营难度加大.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探寻低碳转型之路,引入碳定价机制,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计划,加大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投资比重.2017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石化、化工企业将被首批纳入碳配额体系.建议中国石油行业高度重视《巴黎协定》的影响和碳排放权的价值,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各石油公司逐步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成本纳入项目投资决策,以节能管理促进碳减排;积极参与电力和船舶行业的碳标准制定,建立碳交易能力.  相似文献   

3.
煤市的持续低迷给煤企转型升级发展带来资金压力,筹集低成本资金成为煤企共同夙求,今年国内首单成功发行的碳债券,正是为绿色转型发展的煤企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融资思路和渠道,研究碳债券的发行机制和复制推广效应成为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对碳资产、碳交易市场,以及碳债券浮动利率形成机制、碳交易价格设定机制等关键环节的全面摸底,以某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例,分析了碳债券发行的成本收益测算、风险评估、发行流程等问题,并据此给出发行建议,对于启发煤企以碳债券为起点,积累碳资产收益转化经验,推动集团实现碳资产经济收益与社会引领示范效益,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所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中,碳排放权交易是最有效的、市场化的方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政策工具之一,也是系统性碳减排长效政策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电力行业交易,预计石化行业很快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势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因此,要及早规划,成立集团公司统一的碳资产交易平台,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交易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有21个碳市场在运行,碳交易总量超过103亿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但由于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目前中国CDM项目主要是“出口”,国内市场几乎为零.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将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2013年6月18日,我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在深圳成功上线交易,国内其他“四市两省”碳交易试点市场也陆续启动.这一战略性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将通过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影响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形成,掌握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引导全球碳减排活动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帕累托改进;(2)碳市场中碳价的剧烈波动会阻碍碳金融的发展。本文根据钢铁行业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碳金融与促行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做出了巨大的减排承诺,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低碳减排政策.其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低碳减排之路最为重要的举措.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市场搭建工作还未全面完成,这对低碳领域的从业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试点省份逐渐加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到2017年中国将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总量将达到50亿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2.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端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库存配送服务商为研究对象,以集成商的供应链网络成本最小、服务商的运营成本最小且准时制供应为目标,深入研究考虑碳限额、碳交易机制以及残次品处理的多供应商选择多产品多阶段库存配送问题,构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双层库存配送模型。利用双层全局--局部--邻域粒子群算法 (Bi-GLNPSO) 设计了模型求解方案,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探讨了碳限额和碳交易机制对总成本和库存配送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良性的碳资产管理可以实现火电企业在履约工作中的成本降低,增加生产单位的减排收益,调动企业生产减碳积极性。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正式拥有全国性碳配额资产。如今,碳资产无论是因其资产规模还是在低碳转型中的地位,都成为发电企业可以利用也必须利用的资产,这也要求发电企业特别是集团型企业重视碳资产管理业务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碳税和碳交易作为政府调控碳减排目标的主要措施之一,会对钢铁企业的碳减排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构建钢铁企业碳减排投资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别探讨在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下企业碳减排投资策略。结果表明,碳减排投资的效率和成本以及搭便车收益对于钢铁企业的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均能通过碳定价的方式降低搭便车行为的概率,促进钢铁企业协同减排,但二者对于企业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广大电力企业高度重视碳资产管理工作,在建章立制、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能源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参与国家最多、最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以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法国电力等为代表的欧盟能源企业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探索出较为完整的碳排放交易策略和丰富的碳资产管理经验,并在其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碳资产也因此成为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字资产之后的第五类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财务部门应积极完善碳交易财务制度体系、严格碳交易会计核算、加强碳资产盘活优化、利用绿色金融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碳政策研究力度、筑牢碳交易风险底线。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巨大产业结构转型,碳减排将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交易体系将不断完善,同时给企业带来压力和机遇。在经营成本预期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要加快转型发展速度,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参与碳交易集中管理模式研究。企业财务部门要从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投融资等方面提前部署安排,降低碳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使碳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并走向成熟。而随着碳交易的市场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相继出现。这些金融衍生品加速了碳金融的流动,但也是对新一轮的财富进行切分。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如何在世界碳金融交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发人深思。面对国内的碳交易现状,中国应如何把握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利益分配,统筹全局,也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碳交易市场波动率研究主要基于成交量数据对收益率GARCH效应的解释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有更新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衡量碳交易市场的波动性。基于“碳交易”词条的百度指数,以湖北碳交易市场中的收益率为样本,本文通过对比使用引入成交量和搜索量的IGARCH(1,1)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的量价方程的确没有解释力,而百度指数可以对收益率的GARCH效应做出部分合理的解释,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湖北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信息流。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本文基于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交易数据,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和运行状况,并选取2017年1月9日至2023年2月10日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Bai-Perron方法和R/S分析方法对我国试点碳市场的结构突变和市场效率进行分析,测算了各试点市场的Hurst指数以及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的局部Hurst指数。研究显示,深圳碳市场达到弱式有效,上海碳市场接近弱式有效。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后各市场阶段运行效率及趋势各不相同。本文详细探究了导致各碳市场结构突变和运行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碳市场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碳交易试点的经验积累是优化跨区域碳市场履约机制设计与执行的重要切入点.跨区域碳市场在履约实际操作层面与试点碳市场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但跨区域碳市场的特殊性又使得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中国跨区域碳市场履约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履约管理权分散;参与省市立法能力有差别,违约处罚尺度不一;履约管理与执法水准不同.应推动各参与省市以相对平等的地位参与履约政策的制定过程,就事关履约义务分配、流程管理等关键问题形成共识,确保碳市场履约机制兼具公平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在管理架构、履约政策、流程管理等机制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重,国际碳交易成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它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国际碳交易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国际碳交易机制还没有完善。完美的国际碳交易机制应该是一种显示偏好博弈的过程,只有在国际碳市场中,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真实的反应自己的信息与偏好,最后的显示偏好博弈纳什均衡结果才能是帕累托有效、公平的。在国际节能减排事业中,我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碳交易的显示偏好博弈中,促使国际碳交易市场做到有效、公平、抗操纵且满足于个体理性,为完善国际碳交易机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为我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试点城市;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试点省市先后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创了我国碳交易元年;2014年,湖北启动试点,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月发布的消息,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研究尽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虽然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落后于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来看,电力行业都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也是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之一,随着下一步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电力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最近,记者走访了深圳、北京等地的碳交易市场和有关电力企业,从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这里与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一个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碳配额交易政策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通过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整体决策下供应链最优利润总是大于分散决策的结果, 且整体决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降低的更多, 说明整体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减排成本的投入。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 碳配额只与供应链总利润有关系, 呈线性正相关; 而碳交易价格则影响了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单位产品减排量以及利润等, 其中碳交易价格的不断增加使得供应链最优总利润呈现出先不断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碳资产管理公司在强化自营交易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企业的各种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目前,国内对碳市场和碳资产管理的关注仍旧侧重于“总量”制度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对总量确定、配额分配、MRV、履约等机制方面尤为重视。而对于资产端,尤其是在碳配额交易机制下,如何以最优成本完成履约,关注得并不多,也没有形成体系,对于以“交易”为核心的市场培育及完善等则更少涉及。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面对控排企业为应对低碳发展而产生的各种新需求,碳资产管理公司只有守正出奇,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