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部提出十一条办法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劳动部最近就国有企业富余职工问题提出11条解决办法:一、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的政策指导、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二、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富余职工向新产业转移。通过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引导富余职工转入新的行业。三、配合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通过盘活企业存量资金,推动富余职工分流。四、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鼓励富余职工转岗或转业。五、加快政策职能转变的步伐,通过分离企业办社…  相似文献   

2.
在1997年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量涌现的时候,我国采取了一个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过渡性政策,即为“下岗”职工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离开劳动岗位后可以有三年的期限去重新接受劳动技能训练、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在这3年中这部分失去工作的职工可以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和政府仍要为他们发放生活费。在此期间,“下岗”职工人数未被统计在社会失业人口之内,他们的生活费也不由社会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1997,(5):11-12
巨化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是浙江省最大的化工基地,是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30多年的老企业,与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统包统配”和“低工资、高就业”的就业政策使得企业沉积了大量的冗员,企业富余人员队伍庞大,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的若干建议陈浩吾在诸多困扰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恐怕还是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当然还有原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出路和管理问题。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率的劳动就业制度,“隐性失业”现象可谓积重难返。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办社...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2):15-15
虽然天津市就业工作处于全国前列,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除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外,今年天津市还有近300户困难企业将退出市场,4万多名职工需要安置。为积极应对形势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今年,还将加大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新增就业38万人。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10,(1):7-7
今年来,靖安县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由政府牵头,劳动保障、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按照”政府补贴、机构组织、个人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结合企业及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开展不同技术、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满足进城务工人员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的需要.缓解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问题.自今年2月中旬起开展了“春风行动”。截至目前.共免费发放“春风卡”1200多张.组织专场招聘会7场.为外来劳动者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1500多个.其中26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4,(4):16-21
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不仅需要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办学理念下,我市通过重点推动“订单式”、“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和企业共建培训基地,为企业输送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实现学校“招生即招工”、学生“毕业即就业”。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有,国务院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859号文件),在总结汲取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政策上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利用“三类资产”(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办各类产权多元化经济实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集中有限资源做大做强主业,最终实现主业精干化、辅业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减员要“一慢、二看、三通过”梁崧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困难加剧,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的路子,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势在必行,但对裁减企业富余人员应当“慎之又慎”,要做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大批富余人员无法推向社会,相当数量的人员只能通过企业办三产来自我消化。这种安置富余人员类型的三产要不要与母体脱钩(这里所说的脱钩应理解为:界定产权、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实行什么样的脱钩?怎么顺利地推进脱钩?这三个问题可以简括为三个“W”,即“WHY”(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杭州市余杭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企业服务的宗旨。该中心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该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4):3-13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广角镜     
农业部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示范性培训新华社消息:农业部决定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全国50个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通过典型带动,不断探索经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步伐,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这项培训工程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培训的重点是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公益性培训,主要对广大农民工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7.
再就业工程     
再就业工程:是劳动部为帮助失业者特别是长期失业者和企业难以分流的富余职工尽快再就业而推出的。旨在运用失业保险的经济杠杆,并结合职业介绍、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服务手段,为失业职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提高其竞争就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该工程于1993年开始在全国30个城市进行试点,1995年4月开始在全国实施:实施对象:失业6个月以上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职工和6个月以上无基本生活收入的企业富余职工。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2005,(9):7-7
为帮助贫困村富余劳动力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我区将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对贫困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万人以上,其中由扶贫部门直接组织培训1万人以上,力争使土地十分匮乏,并有能力、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最终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据自治区扶贫办介绍,今年广西已安排900万元资金,并公开招选了41个各类院校、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基地,开始对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大规模培训。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度转型期间(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的职工“下岗”问题。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有2200多万富余职工,现阶段已下岗职工有近800万人。为了确保城市人口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各地采取了多种应急对策,许多地方拒绝、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以重点保障下岗职工优先就业。应当说,这对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短期内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