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洞庭湖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并设想了退田还湖后将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湖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想: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顺应退田还湖后的新形势,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和林产品加工业、草食牲畜养殖业、水产水禽养殖业、农业产业化以及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洞摩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巨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利用不足和过度利用两种倾向;由于自然因素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洞庭湖湿地面临诸多生态威胁;提出了建立综合性湿地自然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实行湖泊湿地生态整体开发、加强湿地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汉川县洪北垸在三中全会以来,综合开发利用湖泊资源,采取退田还湖,综合治理,使湖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过去周湖造田过甚,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常受灾减产。还湖后有利于调蓄自然来水,减轻洪涝灾害,保证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各位专家意见,重点提出对坡耕地整治;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推进可持续集农业;加大避灾,防灾,减灾力度,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立法等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以人工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和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两大类。并特别以耕地退耕前的存在状态或所处位置作为分类标准,重点对坡耕地退耕、沙漠化耕地的退耕、盐碱化耕地的退耕、生态重点区域耕地的退耕以及风景名胜区耕地的退耕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万年县湖云塘水产场发展生态渔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并荣获地区十佳企业称号。一、构筑生态渔业模式湖云塘水产场建于1959年冬,全场总面积3000亩,其中养殖面积占83.34%(综合养殖水面9.2%,鱼科池面积4....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洞庭湖的兴衰、演变与湖垸农业的关系;认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是长期泥沙淤积与大规模围垦的必然结果:泥沙进入洞庭湖淤积,是形成湖垸农业的基础;围湖垦殖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大规模围垦加速了洞庭湖的萎缩;湖盆的急剧萎缩,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湖垸农业就是一部先淤后垦、先垦后围、围湖垦殖、湖垸转换的历史;在分析洪涝灾害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退田还湖区几种替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防治历来是人类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工程。随着第二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七星湖成功地落下帷幕,沙漠、科技和新能源等话题再度掀起了人们对于荒漠治理的思考热潮。作为中国荒漠治理的典型,亿利资源集团总裁王文彪也同时让人分享了亿利资源二十年来的治沙经验,以发展沙产业为主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已然为沙漠地区经济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鄱阳湖灾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鄱阳湖灾区土地整治,是湖区灾后“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贤县、新建县、南昌县、万年县、波阳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上饶市、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九江县、庐山区等19个县、市被列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的主要区域。1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必要性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江西省境内雨水基本上汇入其内入长江,长江中上游的洪峰在此分蓄。因围湖造田,湖区水域从1954年到1984年间缩小了1011.57平方公里。岸线由2049公里缩…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渔业的发展得益于上世纪三次大的投入,一是70年代末,国家无偿资金的建设商品鱼基地;二是8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贷款改造扩建商品鱼基地;三是90年代初农业结构调整中,退田还湖,挖池养鱼,大力发展渔业生产。这些措施的推行使渔业生产在农业中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西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该文在分析林西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剖析了该县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的技术途径与效果。实践证明,退耕还草,可有效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畜草平衡,有利于转变当地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林西县的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地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3.
林业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实质是对特定地区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区,它是具有总体综合性的区划。林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关键是要正确进行分区。只有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特点,并以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做为分区指标,才能进行正确的、科学的区划。分区指标不仅是区划的尺度,也是评价的标准,大体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生态区位非常重要,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调研发现,天保工程实施9年来,青海省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工程管理措施得当。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青海省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仍面临诸多困难,目前亟需解决好林牧争地问题,提高工程投入标准,重视发展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区划方法,选取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类18个指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将46个乡镇分为3个生态经济类型区,并对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现状、改善途径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区域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生态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较于传统文明是“绿色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按照生态系统规律运行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机制,切实增强生产过程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2):65-67,108
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提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同时,还对林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举世瞩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山区大力发展森林植被,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为下游和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改良所做的巨大贡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绿山富民活行业?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大力抓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这样一些措施,可以有一些作为,但这是不够的。因为山区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全局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服务。开展林、…  相似文献   

19.
文明既改造自然又离不开自然是理解生态文明的前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与处理人与人(社会)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差异,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其各自所获得的和谐成果不适宜归为一类,因而把生态文明限定为人类所取得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成果比较妥当。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经济》1996,(2):49-53
从事黄河故道沙地科技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津试区的科研人员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点,确定了以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组装为起步,以生态农业的改善为核心,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科技开发路线和在试区建立了四大生产体系的构想。并按此构想实施,结果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黄河故道沙地科技开发后的生产潜力是巨大的,证明国家对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