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农业优势行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按照各地特点进行全社会农业自然、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农业的腾飞和快速发展,必须首先选择农业发展的优势行业.  相似文献   

2.
加快上海都市农业科技信息市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的世界在一些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大多实现了以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和经营农业,这种趋势在这些国家周边的农业更加明显,国外的都市农业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发挥作用的首选之地。 如何加快上海都市农业科技信息市场化,已迫在眉睫。 一、上海都市农业科技信息市场化的优势 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上海信息港于1996年7月全面启动,1997年上海交互网(SHII)、  相似文献   

3.
论比较优势和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讨论高效农业问题时,很多人对高效农业的理解过于狭窄,并忽视农业比较优势对于实现高效农业的意义。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指出高效农业的前提是资源的高利用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比较充分地利用本身的农业资源优势,才能有效地实现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本文以荷兰高效农业为例,对中国农业的出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已成为影响一个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北孝感作为中部传统农业大市,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农业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催进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辉 《农业经济》2001,(3):46-4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农业领域建立新的发展参与机制。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市场化初期、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早期。值此世纪交汇之际,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时期,在市场化框架下,利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农业信息化 1、农业信息化的含义。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其基本涵义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其一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产…  相似文献   

6.
农业市场化与政府职能制度化比较与选择张广胜农业市场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过程。在传统的落后的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必然需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正确认识市场机制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和不足;正确对待政府农业职能的优点和缺陷,就成为...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比较优势及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20多年市场化的高速发展,产品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疆如何根据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新疆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我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新疆虽拥有许多特色农产品,但具有较强  相似文献   

8.
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对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速农业国际化、现代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农业旅游观光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观光农业发展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我省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较优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多样化化的农业自然及生态条件,为我省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农业资源作为农业观光开发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对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水平起决定作用。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便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地势平坦,平原辽阔,多名山巨泽,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海陆相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结构,进行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是加入WTO后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一个长期重要的任务,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有效运用比较优势原则,文章对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及国内学者在区域农业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龙游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曹唐林一、龙游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优势近几年来,浙江省龙游县农业产业化已初露端倪,取得一定的成就。首先,龙游已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县,能够稳定地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八五”期间年均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复合过程 ,中国的农业市场化理论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农业市场化具有明显的数量特征和阶段特征 ,农业市场化滞后于经济总体市场化 ,资金、技术、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 ,应把重点放在加速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加快资金、技术、土地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济南市平阴县抓住国家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良好机遇,以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监测认证和品牌申报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培植壮大优势传统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基地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出了一条以标准化带动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制定19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技术规程和2项企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38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0.8万亩.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生产区域,高油大豆种植面积已超过全省大豆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发展高油大豆正成为我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农业产业化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分散在千家万户中的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形成大规模产业群,延长产业链,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化程度。大量的事实表明,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企业化经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初期,正是我国由小农家庭制农业向高度商品化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抉择。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各国由于资源贫富及经济、社会条件差异,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和道路不尽相同。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小农家庭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征十分突出。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条件,也是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客观依…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新成员。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将义无反顾。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尚不具备国际竞争的优势,农业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些代价。但加入WTO,我国的大宗农产品有可能经过一定的调整,形成一个稳定的国际、国内供给消费市场格局。 既然我们已经勇敢地开放了市场,现就要从容地抓住每个机遇。把有利因素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到最低。只要努力争取发挥入世的潜在优势,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前景,便是海阔天高。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其农业资源具有优势,农业初级产品具有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实现经济优势,并有效地占领国际国内农产品及加工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向农业经济优势转变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农业比较优势深化的过程。一、农业比较优势深化的内涵农业比较优势一般...  相似文献   

18.
恶劣的气候条件,小而全的自然农业状况和优势产业不突出,优质产品缺乏市场化开发是贫困地区的主要症疚。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立足大农业,面向大市场,认清比较优势,狠抓特色产业和潜力产品开发,依靠科技进步,走区域性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道路。转变政府及部门职能,加大政策驱动、信息牵动、典型促动、龙头带动,规划推动力度,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服务是广大农民尽快跨越温饱达小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以贸工农、种养加等一体化经营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浪潮在中国方兴未艾。农业产业化给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我国发展农业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市场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