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方面分析了1981—2009年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化,结果发现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呈现绝对差距上升、相对差距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旅游服务贸易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差距扩大会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扩大同样会扩大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的核心内涵是收入分配不均等.相较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不仅具有多维性、多元性,而且具有长期性等特征,同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都紧密相关,在瞄准和治理上都比绝对贫困更加复杂.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贫困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采用城乡两条相对贫困线测算了中国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并通过预测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相对贫困程度整体大致平稳但略有上升,未来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可能会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而城镇略有上升但基本保持平稳."十四五"时期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继续巩固已有脱贫成就、保证扶贫政策的有序衔接及可持续发展,更需确定适当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相对贫困的城乡统筹,并结合乡村振兴,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相对贫困减贫机制.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地区1996—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杰  左宝祥 《经济师》2008,(7):129-131
文章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不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了我国1996—2005年间东、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呈现一种相对下降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种相对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的趋势要好于东部地区下降的趋势。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会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是技术效率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回答我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在过去30年间的变化趋势如何,本文引入贫困综合测度方法,结合绝对贫困线与混合贫困线,测算了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改进FGT指数,以考察中国居民综合贫困变动趋势。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虽然中国削减绝对贫困成效显著,但缓解相对贫困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而综合贫困降幅逐渐减缓。从子样本的结果来看,城镇和农村的综合贫困已大幅下降,但近年来农村综合贫困下降有所停滞;各地区综合贫困均已大幅下降,但东西部地区综合贫困有所“反弹”。进一步的分解表明,相对贫困成分在综合贫困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此本文认为,应将收入贫困的绝对和相对方面纳入统一的框架内综合考虑,通过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贫困线动态调整机制,以不断提高贫困测度的精度,更好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河南1978~2008年区域经济差异做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河南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扩大趋势,且高收入区域和低收入区域呈连片扩张趋势,两极化问题严重。因此,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亚平  李伯华  李吟  罗宇航  常昊 《经济地理》2011,31(10):1703-1709
根据2000-2009年湖南省统计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现状分析、因子分析和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显示: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全国排位居中,在中部地区居高;长株潭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在全省绝对差距最大,相对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差距持续加大,相对差距增长近年趋缓。因子分析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影响最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最大;城乡居民收入、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和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均与湖南城乡收入分配绝对差距动态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照此下去,城乡收入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只有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1%)略高于城镇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0%)发展时,湖南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才会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就是要想尽办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邢震 《经济论坛》2004,(19):23-24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它们位于我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我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中部地区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差距拉大,与西部差距逐步缩小,如果中部地区不加快发展,则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质量上,贸易质量是经济质量的重要内容。基于产品质量指数的测度方法,研究了中美制造业近十一年来的双边贸易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在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关系中,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28个制造业中,只有烟草加工业中国总体上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其余产业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相对美国表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对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讲,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质量表现出恶化的趋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相对质量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知识贡献与地区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贡献已经和正在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相对的知识贡献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国技术进步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其上升速度(平均大约5%)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新经济并不意味着没有经济波动,但不能因为经济波动而怀疑新经济.新经济与知识贡献紧密结合并构成地区竞争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曹炳汝  邓莉娟 《经济地理》2019,39(7):148-157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Europe׳s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wa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international imbalances and uneven national labor market reforms. In this paper׳s model, labor policies that aim to increase the welfare of capital-poor individuals within each country are influenced by financial integration across differently capital-abundant countries.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capital outflows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labor market deregulation, as was the case in EMU, and helps interpret inequality developments and policy tensions in that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日本将生物技术产业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产业之一,政府和民间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推进其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进程。 在农业领域,日本虽然在基因育种等个别领域起步较晚,但凭借其在尖端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实力,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水平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综合研发能力和许多单项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基因组研究和转基因技术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功能食品开发成果显著,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已实际应用,利用不同生物手段育成大量的动植物新品种。许多研发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实现产业化,生物技术在日本的现代化农业中起愈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目前日本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以及种植、畜产、水产等六大领域生物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发机构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Ensar Yilmaz 《Empirica》2010,37(3):253-269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real output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n investigates this impact empirically in an economy facing persistent high inflation. We find some evidence of Sidrauski’s (Am Econ Rev 57:534–544, 1967) superneutrality of money for Turkey in the long run. However, it seems that inflation affects real output negatively in the short run. These results are more compatible with a class of utility functions in which real money balances and consumption are perfect complements as Asako (Econometrica 51(5):1593–1596, 1983) elucidates.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普通存在着监管理念不清、法规不全、措施落后等诸多问题,应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监管模式和手段,应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以全面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17.
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从事的文化产品生产或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门类的总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健康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产业投融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力度不大;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渠道较少、渠道不畅;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科学,文化项目评估能力弱;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鼓励投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等。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产业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The diversity in innovation patterns acros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nd in their outcomes in terms of hourly labor productivity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considering six European countries. The Schumpeterian insights into the variety of innovation are developed in this work by identifying different innov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for industries and countries, relying either on the dominant role of product innovation, or on the diffus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s. Moreover, the “push” effect of innova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pull” effect of demand, by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he dynamics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t the sectoral level. The results point out a “North-South” divide across EU countries, with the three countries of Northern Europe closely associated to the model of productivity growth based o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he three Southern countries, mainly relying 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rocess innovation is at the root of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