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提出新型天线系统中各种分集的定义,研究MIMO无线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探讨目前MIMO系统中的各种分集技术,包括:空时编码技术、接收机分集技术、MIMO-OFDM技术、MIMO发射、预编码与选择发射技术、MIMO系统的多用户分集技术等,为新型天线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7):139-14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强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的收发螺旋天线,该天线的谐振频率为19.4MHz,在传输距离为3.6倍天线半径时,具有70%以上的传输效率,证明了该天线用于强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时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陆军 《企业技术开发》2013,(22):14-18,30
MIMO和Beamforming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系统的容量,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LTE系统多天线技术、MIMO技术和Beamforming技术,并分析了MIMO在利用空间维度的资源、提高频谱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5,(34):101-105
提出了一种新型3MHz~30MHz频段宽带短波天线,该天线应用在电离层短波探测系统中,用于发射电离层探测信号。简述了电离层短波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电离层短波探测系统中对发射天线的的技术要求,分析了目前电离层短波探测系统中使用的短波发射天线的技术缺陷。通过建模仿真对新旧天线进行了技术参数对比,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天线可以更好地满足电离层短波探测系统对发射天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市售的地面天线,尽管门类繁多,品种各一,但都未能突破日本八木天线的传统结构特点,都少不了引向器和反射器,因而其固有的缺陷仍有所遗留。本人研制的这种天线,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八木天线的固有局限,免去了引向器和反射器,也不受天线材料的限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该天线具有如下特点: (1)简易:结构极其简单,成本特别低廉,制作十分容易,安装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普通电子标签在金属表面无法被正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金属物体识别的超高频段RFID(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应用射频仿真软件ADS对该标签天线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各项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指标的影响。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在普通FR4基板上设计制作了一款超高频标签天线。通过RFID阅读器实测表明,所设计标签天线读取距离可达到3米以上,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某型天线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从材料优选、工艺防护、结构防护、隔离防护、散热、风载等方面出发,介绍了该天线的结构设计思路,阐述了设计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结构形式以及天线支臂、中心体、放大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荆恒 《价值工程》2023,(31):114-116
随着国内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向信标/测距仪台站建设和维护的相关规章、规范在日益完善,也在不断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及天线设计要求即天线在风速为45m/s的情况下其天线主体所受到的载荷情况以及其被破环情况;需在结构设计阶段对天线结构进行必要的有限元仿真计算,以验证结构设计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文中针对全向信标天线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利用ANA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证明其在45m/s的风速情况下,天线载荷最大位置为1.62MPa,安装处其最大载荷为5.69MPa,迎风面所受的载荷为1291Pa,其最大位移处仅为5.7e-3mm,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管延发 《价值工程》2010,29(11):128-131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是调频广播、电视天线发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天线的基础知识、分类与选择、能量利用、场强预测与电波传播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广电工程的天线设计、参数设置和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5G无线通信网络高低频信道的特性,采用高低频MIMO测量的方式对信道特性进行测量,以路径损耗为指标进行对比。MIMO指的是在收发端配置数十根或上百根天线同时服务数十个用户,而用户终端则采用单天线接收的通信方式进行测试的方法。研究表明采用MIMO技术测试5G无线通信网络高低频信道的特性能显著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对系统容量、能量效率等的提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小区干扰。结果表明,低频段路径损耗更大,究其原因是低频段存在电磁波反射,进而减少了信道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