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就业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健康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也存在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矛盾加大、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可以通过促进第二产业的强劲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新创业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等措施,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与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论低碳时代就业增长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时代中国速度依赖型就业增长方式面临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以及出口结构转型挑战。当下的就业增长依然存在着偏向于依赖增长速度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忽视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偏向于非正规部门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偏向于要素投入机制而忽视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等偏差。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拓展低碳就业、绿色就业,实现就业结构和就业增长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5.
就业不仅关系民生与福利,关系社会稳定,而且也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前提。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增加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的协调发展。本文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上,对扬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及扩大就业结构的途径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强 《当代经济》2010,(17):118-120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会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人们就业方式与就业结构的改变。本文指出了传统就业增长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知识经济对传统就业增长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蔡昉 《经济月刊》2012,(12):59-59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并首次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否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能否得以调整升级,是衡量经济增长成效和包容性的重要标志。在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消化城镇企业冗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在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不显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为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吉林省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兼顾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并对劳动力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9.
耿慧 《时代经贸》2012,(2):206-208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匹配性差的现象,依据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现代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楠鸽  代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98-99,114
经济活动人口是创造GDP的主要动力,其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基于此,充分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兵团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及变动特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探求兵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活动人口扩大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改变目前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环境逐步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首选路径,而发展低碳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本文首先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机制,进而讨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就业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兼顾二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武  王学军 《技术经济》2010,29(8):38-44
本文试图以湖北省1995—2006年的样板数据为对象探索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智力资本每提高1%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则提高0.754%,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即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和区域创新资本)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与湖北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区域智力资本及其要素对湖北经济增长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魏卫  陈雪钧 《经济地理》2006,26(2):331-334,352
随着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日渐提高,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支柱产业地位的确定需要多项经济指标支撑,一些地方仅凭主观认识或以不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容易导致旅游产业定位决策失误。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文章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标准为出发点,以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求收人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四个因子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  相似文献   

15.
叶莉方燕峰  程建刚 《现代财经》2005,25(9):77-80,F0003
本文以河北省经济统计及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剖析,并运用就业弹性理论,着重时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特征,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具体阐述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非正规就业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时代经贸》2006,4(10):33-37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非正规就业的理论研究,通过宏观上对非正规就业与经济发展程度在国际国内差异的比较,认为我国非正规就业与现今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就业数量和比例方面具有较大就业岗位创造的潜力,并且,与国际普遍认知不同,中国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之间存在替代而非互补的关系,同时指出非正规就业重要性和其就业现状的不匹配,将在未来对经济发展产生瓶颈式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微观和宏观建议,以促进我国的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就业发展新论——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理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正如企业创新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动力受到忽视 ,核心就业作为市场就业的基础在中国经济改革以来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因此造成了今天就业发展特别困难的局面。核心就业是指直接参与、引导、促进和扶持企业创新活动的那部分就业。在长期 ,核心就业的兴衰决定了市场经济中总体就业的兴衰。中国企业的核心就业水平目前仅达到 2 5%左右 ,总体核心就业水平达到 3 0 %左右。为了达到 80 %左右的市场一般核心就业水平的目标 ,中国需要改变现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 ,建立政府权力均衡机制 ,以良性发挥政府功能 ,以及完善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道路等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技术选择的角度出发,以湖北省2001-2013年数据为对象,分析了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并加入政府政策因素,探讨了制度的意义。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湖北省技术选择、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呈现阶段性特征;可从产业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角度为产业结构升级寻求动力支撑;短期内,产业发展受到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情况的影响有所不同;长期内,三次产业内人均产出水平对技术选择系数和科技成果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赵满华 《生产力研究》2011,(12):137-140
在转型发展的推动下,山西省城镇就业规模逐步扩大,就业结构趋于优化,但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缓慢,所占比重偏低,非公有经济就业规模偏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就业面比较小。"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要以转型发展为基本动力,通过改善投资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规模,解决好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