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月27日,国务院制定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 《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深化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9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地按照合作制原则整顿规范农村牧区信用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牧区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收到了良好成效。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探索农村合作金...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经历了浅层次的初步发育之后,随即进入进退两难、停滞不前的低潮状态。如何深化改革,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信用社改革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 十二年来,信用社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改革与全面展开三大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恢复信用社的“三性”(组织的群众性、经营的灵活性、管理的民主性)。恢复和健全信用社的民主管理组织,扩大信用社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作为社会主义的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用社在农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在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措施不够完善,政策不够配套,现行信用社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以致少数信用社经营步履维艰。因此,加强对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和配套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试谈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后的观念转变□刘刚为使农村金融服务适应农村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决定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新的管理体制下,信用社如何转变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经营管理思想,树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新体制要求的经...  相似文献   

6.
坚持方向注重实效喻伯顺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这不仅是信用社恢复走合作制道路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适应农村经济多层次、多种成份的发展需要。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信用社,必须面对现实,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的企业制度选择:一个系统论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慎 《农业经济》2006,(1):64-66
一、引言农村信用社成立至今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就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最为曲折。理论界普遍将2003年6月以前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归为三个阶段:人民公社管理阶段“;官办”阶段;按合作制规范阶段。纵观信用社几个阶段的变革不难看出,每次信用社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上一次改革的否定。这就是说这些年来,信用社一直未找到一个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形式。分析信用社坎坷的变迁历史,本文认为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未按信用社的原则和运作规律来管理、规范信用社,而是将信用社当作推行其经济政策的“工具”;治理金融…  相似文献   

8.
县联社是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是上级行管理信用社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监管、联系信用社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联社建设与信用社改革关系十分密切,是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1、县联社是对农村信用社实施宏观调控的核心。信用社作为集体合作金融组织,应当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自主经营,并遵守市场法则参与同业竞争。但是,由于基层信用社所处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太谷县农村信用联社充分发挥县联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 职能,强化信用社管理,对城乡信用社全面推行“十制一法”的管理办法,实施效益工资制,增加了信用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提高了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各项经营指标连续四年居全晋中第一,并创全市十一县(市)六最”,即贷款规范管理最佳,贷款质量最高,不良贷款占比最低,百元贷款收息率最好,综合费用率最少,扭亏增盈效果最突出。 一、以人为本,以本固业,改革信用社管理办法,率先推行效益工资制。 (一)实行定编定员,把全县城乡信用社干部职工分为管…  相似文献   

10.
这次全国农村合作金融工作汇报会的主要议题是,根据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及一季度分行长例会的要求精神,总结汇报今年以来在信用社规范管理、改革、整顿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情况及经验,同时根据总行党委对信用社工作提出的“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4年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了旨在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变“官办”为民办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去年以来,信用社的改革出现了深入不下去的情况.原因在于,农业银行在处理与信用社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时,没有从集体经济的性质、特点出发,对信用社干涉过多、管得过死,致使信用社的民间借贷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说明,要想把信用社的改革深入下去,就必须从处理农业银行与信用社的关系入手,对整个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两个方面,即基层信用社自身改革和管理系统的改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着重抓了基层信用社的自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于信用社管理系统,虽也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未能触及根本,改来改去,到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各方面矛盾重重,迫切需要制定正确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改革。信用社管理系统究竟如何进行改  相似文献   

13.
规范·管理·发展──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三大主题唐望高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不同于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金融体系。从现阶段看,信用社又面临着规范体制,强化管理,开拓经营的繁重任务。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规范、管理、发展是农村信...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晰产权关系、落实法律责任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稳定。 一、坚持合作制或股份制改造及目标模式分析 把信用社办成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是当前信用社改革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的进程和效果。这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都争论了很长时间。笔者认为,信用社产权改造的目的在于促进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解决信用社现实中的一搅子问题。因此,深化信用社改革应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其产权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健全相应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以保持其业务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大的波动,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联社建设,增强联社服务功能 县联社是信用社的综合经营管理部门,是农业银行领导、管理信用社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监管、联系信用社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县联社建设对推进信用社的改革关系十分密切。 1、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体系。按  相似文献   

16.
融水县信用联社积极宣传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广西融水县信用联社十分重视宣传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最近,该社利用当地《苗山报》做了一次专题宣传。此次宣传的主要内容有:回顾该社四五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的地位、作用;今后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信用...  相似文献   

17.
规范、改革、发展是当今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的三大主题。就其本身来说,规范、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发展是个硬道理。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已经给信用社带来显著成效。通过规范:一是增加了社员入股资本金。到1998年末,全国信用社入...  相似文献   

18.
荆门市联社自1998年7月按合作制原则规范改革以来,充分履行市联社职能,发挥市联社在业务经营中的管理、协调、服务功能,有效促进了改革和业务经营的发展。管理: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对辖内信用社实施人员管理、机构管理、监督检查和风险防范。一是抓好制度建设与落实。制定辖内县联社人事、劳资、信贷、财务、会计、稽核、监察、保卫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二是机构管理。在市联社设五科一室一部,要求各县联社相应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根据辖内信用社实际情况,设立61个信用社、129个分社、54个储蓄所、…  相似文献   

19.
8月24日,银监会正式批准江西新余农村合作银行开业。在合并原县级联社和法人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设区市农合行,这是银监会批准开业的全国第一家。改革两年来,新余市90%以上的农业贷款、80%以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信用社所有权一直没有明确,由此而导致了信用社归谁领导迟迟不能确定、内部经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种产权不清造成的弊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我们信用社改革的实际工作中,都日益尖刻地暴露出来,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是加快和深化信用社改革,完善其经营机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