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特别是化工行业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按照工业增加值计算,化工行业能够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但重点耗能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如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黄磷等产品,平均能耗与国际  相似文献   

2.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XX)年 2005年 十五末比九五 末增加量 十五末比九五 末增长% 年均递增 (%) l 2 3 4 5 6 7 8 9 l0 ll l2 l3 l4 l5 l6 I7 l8 l9 20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l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l 42 43 科 45 46 47 48 49 50 5l 52 53 原油 天然气 原油加工量 汽油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燃料油 石油沥青 液化石油气 硫铁矿(折含硫35%) 磷矿(折含五氧化二磷30%) 硫酸〔折100%) 浓硝酸(折100%) 盐酸(含HCI 31%以上) 烧碱(折100%) 离子膜法烧碱 纯碱 电石(折300升/千克) 合成氨 化肥合计(折100%) 氮肥(折含氮roo%) 尿…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主要化工产品产量,还是销售收入总额,山东都是名符其实的化工大省。   从经济总量看,山东化工约占全国化工总量的 12%。据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办公室介绍,“九五”期间,山东省调度的 17种主要化工产品中,合成氨、化肥、硫酸、浓硝酸、烧碱、纯苯、甲醇、苯酐、塑料、轮胎、输送带、原油加工等 12种产品产量增长 60%以上;化肥、硫酸、苯酐、塑料、轮胎等 5种产品产量 5年翻了一番多;硫酸、浓硝酸、烧碱、纯碱、合成氨、化肥、苯酐、轮胎、胶鞋等 9种产品产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同类产品中居首位。   从销售收入看, 2000年,…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2002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43%;工业增加值增长8.43%;实现利润增长9.57%;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73%;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58%;产品销售率98.93%,增长0.04个百分点。二是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2年重点监测的112种(类)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4种(类),占92.86%。全国原油产量1.69亿吨,比上年增长2.5%;原油加工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4.6%;乙烯产量54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0%。三是产品结构继续改善。2002年原油加工企业生产煤油、汽油、菜油12860.34万吨,比上年曾长3.81%。四是进出口贸易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进口贸易额增长18.9%,出口贸易额增长10.7%。五是减员增效成绩显著。预计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形势好于2002年。预期2003年行业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5%;工业增加值(现价)比上年增长8%;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7%;产品销售率达到98.9%,与上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炼油行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适当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主要产品质量全面升级,汽油、柴油基本达到新标准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汽煤柴三大类油品收率提高了0.85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吨油毛利增长了10.6%,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成功扭亏为盈,炼油单位成本也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和含硫原油加工项目改造,销售重点投资于成品油管道和加油站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5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2亿~2.25亿吨,增幅为2.5%~4.7%,相应的炼油技术指标将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国炼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5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3.04亿吨/年,实际加工量为2.73亿吨,比上年增长13.7%,装置负荷率达到90%;汽柴油产量达到1.54亿吨,柴汽比有了明显改善,但柴油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净进口达到211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4年,全国乙烯生产平均负荷率达到102.4%,乙烯产量626.49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4.71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达到1727万吨,乙烯自给率较上年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在国内石油需求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下,成品油价格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攀升,行业盈利水平大幅度增加。2005年,预计全年加工原油2.92亿吨,汽柴油产量合计为1.65亿吨,国内成品油和石化产品需求量增长的势头将有所回落。随着一些大型炼化项目的投产,部分石化产品的自给率将有所提高,虽然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会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我国原盐工业发展最快的一年,产量约4615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9.5%,快于纯碱11.2%、烧碱18.5%的增速。市场供应能力呈快速增长状态,由一年前的供应紧张转化为目前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2009年俄罗斯油气工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4.944&吨和2.4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和2.1%;原油一次加工量为2.3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长4.5%,至12058万吨;原油和成品油出口外汇收入分别为935亿美元和46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4%和40.3%。2009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583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1%;出口天然气168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2%;天然气出口外汇收入为394亿美元,同比下降40.7%。2009年俄罗斯的油气外输管道建设项目进展较快,万科油田、萨哈林2号项目LNG生产线以及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投产。为应对危机,俄罗斯下调矿产资源开采税和出口关税;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进口合作,以确保其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地位;批准《2030年前能源战略》,拟提高向亚太市场的油气出口比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氮肥生产与市场情况回顾及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5年氮肥生产情况回顾 根据氮肥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合成氨4629、8万吨(详见表1),同比增长9.6%,其中大氮肥生产合成氨840、8万吨,中氮肥生产732.7万吨,小氮肥生产3056.3万吨(含磷铵企业);累计生产氮肥3200.7万吨(折含氮100%),同比增长6.3%,其中大氮肥生产氮肥637.7万吨,中氮肥生产氮肥432.6万吨,小氮肥生产氮肥1848.5万吨;尿素产量4147.1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5.3%,其中大氮肥生产尿素1306.3万吨,同比下降了4.6%;中氮肥生产尿素742.6万吨,同比增加了9%;小氮肥生产尿素2098.3,同比增加12.7%。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纯碱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产不足需的影响下,国内纯碱价格持续走高。2006年我国纯碱产量为1590万吨,同比增长11.5%;出口180万吨,同比增长4%;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1.4%。纯碱全年平均出口价为157.5美元/吨,同比增长幅度为-3.1%。价格的下降,使纯碱出口更具竞争性。2006年,国内纯碱主流平均出厂价由年初的1300元/吨涨至年末的1500元/吨,上涨幅度15.38%。  相似文献   

12.
大力降低能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度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0.537 Gt(油当量),其中石油为3.837 Gt,占36.41%;天然气为2.4.75 Gt,占23.49%;煤炭2.930 Gt,占27.80%;核能0.627 Gt,占5.95%;水电0.669 Gt,占6.35%。中国能源消费形势严峻,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 225 Mt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水电和核电占7.3%,天然气占2.8%。中国石化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2005年加工原油14.8.80 Mt,炼油综合能耗为68.59 kg(标油)/t,总能耗约10.21 Mt标油,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我国资源与能源紧缺的形势,必须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九江石油化工公司隶属中国石化集团,是我国大型炼化企业。2001年加工原油及原料油309.86万吨;生产聚丙烯9.7万吨;生产尿素40.5万吨。分公司拥有5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和年产10万吨聚丙烯、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共有生产装置48套,其中大部分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合成氨、尿素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三套化肥装置之一,主体装置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报告,2005年全世界乙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733.0万吨,比2004年增加440万吨,增长幅度为3.2%,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554.3万吨/年,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30.29%;南美地区为493.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21%;西欧地区为2444.3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0.83%;东欧地区为845.2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20%:中东地区为1068.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11%;非洲地区为166.8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42%;亚太地区为3159.7万吨/年。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26.93%。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的炼油和乙烯产业规划。到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将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年,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2010年我国炼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0亿吨/年左右;到2010年,通过改造或扩建现有企业,增加乙烯生产能力438万吨/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8月累计,合成氨产量为272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4%;化肥2964.6万吨,同比增长14%;氮肥2211.4万吨,同比增长12.2%;尿素1288.3万吨(折纯氮),同比增长10.7%。尿素销售形势良好,销大于产,个别企业出现尿素产品脱销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上半年,我国纯碱行业面对宏观调控不利、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累计生产纯碱1167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累计出口92.4万吨,同比上升13.2%;表观消费量共计1093万吨,同比上升0.7%;销售纯碱1084万吨,产销率达到92.9%。上半年纯碱行业总体亏损面达85.4%,净亏损额15.8亿元。随着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下半年纯碱产量将维持高位,全年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新高,行业供大于求现状短期不会得到改善,消费水平将步入低速增长通道,纯碱价格将继续维持低位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18.
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带动润滑油需求的增长。2005~2010年,亚洲的需求将以每年3.9%的速发增长;北美市场预计微涨0.5%;西欧则将下降1%;拉丁美洲增长1.7%;其他地区车均增长率为7.2%。近车来,由于国内市场总容量较大,我国润滑油需求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我国共进口各类润滑油130.9万吨,表现消费680.6万吨.国内产量572.3万吨。2010年以前.中国的润滑油市场将会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陕西纺织》2006,(1):2-4
1 关于2005年工作 1.1 经济运行明显好转 1.1.1 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2户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0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完成工业增加值约19.6亿元,增长12.60%,主要产品保持增长势头:纱19.4万吨,增长4.1%;布7.9亿米,增长6.2%;印染布0.75亿米,增长5.6%;丝1775吨,增长42.5%。而化学纤维、丝织品、服装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由于纱、布、印染布及丝产量保持增长,消除了化纤、服装等产品产量下降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全省纺织工业生产继续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