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燕 《中国品牌》2010,(2):116-116
据了解,有望于2010年上半年推出的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重心将立足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2.
田鑫 《中国物价》2014,(11):81-83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和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日本国内的普及,并使得丰田汽车等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行业领先优势。我国政府也应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解决技术路线不确定、税收减免范围过窄、关键零部件技术面临瓶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欣  王蒂  郑维薇 《商》2014,(4):226-226
本文将从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出发,综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结合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之处,从财税政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正逐步明确。今后无论电动车、混合动力,甚至包括以甲醇、天然气、乙醇等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只要能够达到节能目的,国家都将积极推进。业内将这些迹象视为新能源汽车业将迎来利好的前奏,嗅觉灵敏的中国汽车企业早已做好抢跑准备,暗中发力,但态度依然谨慎。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面对我国汽车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以及世界汽车强国对国内市场的抢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利用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构建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以我国5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竞争力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长城汽车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综合竞争力最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获取社会资源并获利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经营能力较弱这三个方面。因此,要想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竞争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规模优化;加快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6.
《华商》2010,(7):39-40
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正面临着诸多困扰,新能源汽车今后该如何发展,从哪些点突破,各方意见并不统一。采访中发现,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有四个关键“路口”有待认清,相关部门应找准方向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在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人类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空气、水资源以及土地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谋求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汽车行业,低碳、绿色、环保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最根本的发展动力就是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在此方面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重视程度较高,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的支持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由此,本文主要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与1364.48万辆,产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一。这一辉煌的成就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汽车产业大国的行列。然而,在喜获丰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理智地认识到我们距离汽车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去年1000万辆车下线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指出,衡量我们是否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强国应具备3个标志条件: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二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述三个标志性条件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与培育问题。于是,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庆斌 《中国商论》2022,(16):152-155
要想实现新时代中国汽车的强国梦,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对策。本文剖析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现状,其中反映了如今自主品牌汽车积极的发展态势,同时暴露出一些阻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以促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近日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未来我国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但是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不断拷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果发展的问题.本文详细的比较了当前五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分析了各个策略的优劣,指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策略,即在中短期可以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模仿,但最终发展方向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近几年有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缺乏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能力;自主品牌档次偏低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高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采用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以品质促销量;树立出口汽车的新形象;保留自主品牌汽车的主要优势,注重创新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全球化时代需要自主品牌。全球化时代需要自主品牌的理由更在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单向度的开放过程。表面上看,全球化是一种市场互相开放、经济互相融合的过程。借着这个过程,国际产业分工重新调整,每个国家都能从开放与融合中公平获益。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全球化的实质是,由于经济实力的悬殊,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品牌优势掌握“话语权”,制定游戏规则,这种融合和开放在现实中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发达国家的单向渗透和利益扩张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汽车行业的总量规模和生产效率都在逐步提升。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在世界石油资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建造低碳(新能源)汽车将成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但是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不断拷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果发展的问题。本文详细的比较了当前五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分析了各个策略的优劣,指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策略,即在中短期可以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模仿,但最终发展方向是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刘阳 《市场周刊》2004,(21):28-28
6月1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而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当日起停止执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我国汽车产业充满希望,又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制定和发布,它担负着引导我国汽车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的重任相比1994年出台、历时10年的“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政策有多条“要点”引起业内震动:本刊将为您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企业不仅在竞争力上存在着较弱的问题,在汽车的性能方面也有待提升。本文针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等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发展策略的剖析,从利润源、品牌创造能力、品牌发展及品牌占位等方面为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个让世人惊奇的快速增长过程,在短短时间内已经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汽车生产大国和销售市场。同时,在近几年,自主品牌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从去年一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却出现了困境。那么,自主品牌发展面临什么苦难?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困难?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延罡 《中国市场》2007,(18):10-11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揭示了自主品牌发展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提高汽车自主品牌技术竞争能力、供应链竞争能力、质量竞争能力、服务竞争能力,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