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向被视为埋在国内金融体系里的定时炸弹。国家为此成立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专门接收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希望通过AMC与银行的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健全的国有银行运作机制,保全银行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实际的不良资产处置中,由我国行政主导下产生的AMC与银行的相互协作不尽如人意,亟待加强。本文通过对银行与AMC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协作现状、各自优势以及协作必要性的分析,力求寻找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据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所有权结构对银行道德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银行所有权结构是影响银行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银行所有权结构的缺陷是导致银行业不良资产居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改革银行产权结构对防范控制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稳定银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银行所有权结构下银行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我国银行产权改革的几点建议以防范银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业中,道德风险最难控制。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特殊的生成机制和路径依赖特征是:初始委托人缺位、代理链过长、轻法治的传统影响;“一股独大”的产权配置及内控缺陷也直接诱发道德风险。有效治理银行道德风险要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文化机制三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中,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的重点关注.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存在财务杠杆过高、风险属性不一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在信息不对称机制作用下,其产生的道德风险甚为突出.金融控股集团通过资产转移,将高风险资产全部安排于一个独立的高风险子公司,在盈利状态时,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亏损状态时便违约,风险损失则最终由债权人承担,以此通过在集团成员机构内不同资产安排来榨取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利益.从榨取债权人利益角度看,金融控股集团道德风险有三种不同的生成机制,并且存在柠檬效应.其效应与金融控股集团的有效供给的资产规模、预期回报率的相对大小和债权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产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同时却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文章指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可选择性,进而建立了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公司交易员的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这种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效率损失和金融风险,最后,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金融衍生产品风险。  相似文献   

6.
国有银行存在的产权所有者的管理缺位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道德风险被催化的根源,利率市场化则将扮演催化剂的角色,为银行在经营中进行道德风险行为创造催化条件,催化银行内的道德风险.2006年,我国的银行业将对外全面开放,在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外部监管体制和银行内部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健全的内部环境下,利率市场化催化的道德风险行为如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最终由道德风险造成的银行危机将演变成金融风险.因此,应针对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及利率市场化的催化作用制定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信贷风险转移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组合管理的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从而更主动灵活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社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道德风险问题普遍存在。文章着重运用博弈论理论,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转移中监督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纯策略均衡和混合策略均衡的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防范道德风险的思路,并结合实际对我国企业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对当前的银行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经营者选择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解决一个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动力和约束问题。没有约束的激励一般都会扭曲被激励者的行为,激励不当和没有有效的约束更会使激励者的行为偏离正确的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揭示AMC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改革思路,并强调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全面推进AMC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信贷配给模型论证了信贷抵押能有效解决道德风险,其结果是将无资产可抵押的穷人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格莱珉银行的无抵押小额贷款通过客户筛选机制、动态激励机制和内在约束机制的设计、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称、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的最大兼容,确保穷人98%的还款率。这给抵押难、担保难的中国农村金融提供了借鉴,揭示了穷人诚信的根源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王汇 《时代经贸》2011,(14):179-180
影子银行使银行的表内资产表外化,将银行家妁风险转化给了市场,促使整个金融业的财务杠杆率上升,资产泡沫化快速放大。影子银行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在于,银行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对称,丧失了风险承担者的职能,最终导致银行冢职能的缺失和道德风险。表外资产表内化监管,改变影子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盈利模式,加强处罚,可以抑制影子银行家的道德风险,降低金融市场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使银行的表内资产表外化,将银行家的风险转化给了市场,促使整个金融业的财务杠杆率上升,资产泡沫化快速放大.影子银行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在于,银行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对称,丧失了风险承担者的职能,最终导致银行家职能的缺失和道德风险.表外资产表内化监管,改变影子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盈利模武,加强处罚,可以抑制影子银行家的道德风险,降低金融市场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朱波  杨文华  卢露 《财经研究》2016,(12):96-107
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6-2014年24个国家1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存款保险缴费费率,引导其减小银行间资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不明显,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两者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经验丰富的监管当局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发挥市场约束作用,限制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强银行信息披露和优化存款保险设计,以更好地防范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薛晓莉 《时代经贸》2012,(22):121-121
银行道德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一般从业人员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以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和本企业资产质量为代价,未使处理的业务最优化,从业导致银行资产处于风险状态或形成损失的可能性。简言之,也就银行内部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商业银行的行为。具体可分为管理决策层道德风险和一般员工层道德风险。管理决策层道德风险指银行的管理决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权力谋取私利,包括任人唯亲、过分在职消费、操纵会计报表、隐瞒经营信息等行为,致使银行蒙受损失。一般员工层道德风险在激励或监管不到位时,掌握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一般员工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谋利,如偷懒不作为、误导管理者、泄露客户资料等。伴随着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道德风险不仅像系统风险一样始终难以消除,并且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测定苏平贵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比率。实行资本充足比率管理的根本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约束机制,以资本/风险资产比率约束银行的风险业务,促使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风险,保证营运资金的安全运行。计算资本充足...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转型期城建领域的政府利益和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当代财经》2006,(4):33-37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缺乏约束的地方政府由于过度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此直接引发政府的道德风险,在政府利益集中的城建领域这一风险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常置公共利益于不顾,通过公共权力的运用为自身谋利。必须构建一个对地方政府和官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尽量减少或消除政府道德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改革不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官员勤政和廉政给予足够激励,对官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给予足够的惩戒和约束,使道德风险活动的成本大于预期收益,使政府的利益目标与社会利益趋于一致,实现官员与民众之间的激励相容,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资产证券化本身的博弈过程中也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文章在理论方面,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与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联系以及银行资产证券化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和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信息不对称情况;同时以银行资产证券化中各参与主体为对象,分析了其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后,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德风险来自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是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后果的人为风险。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险领域发生的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防范难度也最高。被保险人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在社会保险的所有项目上都存在相应的表现及危害。针对社会保险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应从完善社会保险立法、增强查处力度、设计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建立信息对称机制及诚信自律机制等方面遏制社会保险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8.
陈维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36-137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会诱使银行的经营者从事过度的或者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从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针对这种问题,首先应当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就如何控制道德风险进行探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要加快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克服目前隐性的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银行与一般企业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银行是高负使运营的企业。银行运作杠杆率很高,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结构不匹配。西方国家普遍设立的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体系提供了相关的担保,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则获得了政府的隐形信用担保,这些担保行为使银行面临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当前银行体系制度约束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下我国银行个体特征决定贷款行为差异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完善的银行间同业市场制度的约束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并且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反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低,就会面临较低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贷款下降幅度较小。这也就意味着,由银行个体特征所引致的贷款行为差异性,有可能会弱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紧缩性政策意图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