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找出乡村旅游的行为特征及规律,利用浙江省乡村旅游实地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学统计法,分析了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从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作了具体阐述,并根据得出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结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Fishbein理性行为模型为基础研究上海消费者的美洲旅游行为,将价值观、文化融合以及潮流热衷度三个变量作为影响消费者旅游消费意向的因素进行探论。研究结果表明:Fishibein模型适用于解释上海旅游消费者选择美洲旅游行为;价值观、文化融合以及潮流热衷度影响上海旅游消费者赴美洲旅行的决策意向。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面对着巨大的需求市场,而特色化餐饮对于吸引乡村旅游消费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从特色化研究的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特色餐饮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发展的道路。在实地调查北京市延庆县特色农家饭的发展历程、经营状况、旅游资源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入户访谈,选取了影响农家饭特色品质的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乡村旅游特色餐饮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绪论消费者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人们为获取并使用经济财务及服务所直接参与的行为,包括在行为之前且决定此种行为的决策程序。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可视为消费者行为的一种,即消费者做出旅游决策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游览和服务就是旅游者所购买的商品。过去一般运用传统的需求理论来解释旅游者的决策行为。通常的思考方式就是建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图。首先假设一个消费者用于旅游产品消费的最大资金,在约束条件下以某种方式实现旅游者效用的最大化,再根据需求理论计算出每一种旅游产品的消费数量,但这些…  相似文献   

5.
都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决策行为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乡村旅游已成为都市旅游和都市研究的新领域,并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基于都市居民的视角,以上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处理,对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的需求认知、购买决策及体验评估等进行分析与研究.结论认为:都市乡村旅游是一种崇尚休闲、自然、舒适等现代理念的高层次旅游,居民消费决策行为存在着不同群体的明显差异,为此,如何满足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有效实施整体规划、营销传播及品牌经营等发展战略,是实现都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蕊 《时代经贸》2009,(5):62-63
本文通过对天津蓟县的消费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了蓟县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旅游目的、消费心理,并提出了有针对型的发展策略,为蓟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3,(7)
文章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运用分类分析的研究方法,依据旅游消费者所寻求的利益,从心理描绘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即活动范围、社会经济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不同消费群体是否存在不同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同时,依据研究结果,对北京观光农业的营销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民旅游者出游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人们往往只重视农村居民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却忽视其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尤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其旅游需求市场日益壮大.文章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市进行抽样调查,在分析农民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同时,剖析其对出游的态度与动机,并对影响其出游决策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莹  许晓晓 《经济地理》2015,35(3):203-208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文章站在社区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对杭州市省、市二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点)进行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政府支持仍然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因子,但是要求政府支持的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旅游行政公共服务能力;2社区经营管理日益重要,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社区整体经营与形象塑造阶段,政府可通过品牌培育来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3区位环境影响更加多样复杂,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特征,提供差异化引导与针对性政策;4资源特色始终是发展基础,必须尊重和保护好独特的乡土文化,维护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5消费特征影响不可或缺,乡村旅游是一种更具生活特质的交流平台,经营者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在乡村旅游大众化的背景下找准适合自身企业的小众化目标人群,培育忠诚客户。  相似文献   

11.
消费城市是未来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从旅行消费者的视角调查消费者眼中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对来深圳的国内外旅游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从旅游时间和动机、消费决策行为和影响因素、信息来源和退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探寻旅游者的行为规律,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为发展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营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丹 《发展研究》2006,(9):80-81
2006年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国家旅游局根据这一主题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口号,各地也纷纷围绕这一主题,推出了一些特色乡村游线路,颇受游客欢迎。然而,中国乡村旅游毕竟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部分观念落后、资金缺乏、管理混沌等问题,使中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站在微观角度,就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营销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黎冬梅 《新经济》2021,(6):109-115
乡村农庄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兴形态.探索农庄旅游如何影响游客对乡村居民的印象认知,有助于理解乡村旅游在城乡居民关系融合中的角色.本文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出发,提出游客对乡村居民的印象认知包括温暖和能力感知;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进一步探讨游客共创行为对乡村居民印象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招募有乡村农庄旅游经历的游客参与问卷调...  相似文献   

14.
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都市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本文首先对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进行诠释,并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分析与启示,探究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途径与措施,对研究我国都市地区的乡村旅游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在贵州省石阡县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中,从发展定位到具体的项目建设,地方政府都主动参与并发挥了主导和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尧上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被外界称之为"尧上模式"。本文通过对尧上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原因及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的分析,对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乡村旅游出发,基于中牟县的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对乡村旅游可进一步开发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进行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社区参与旅游的成败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同程度和行为的协作方式密切相关.贵州天龙屯堡"政府 旅游公司 农民旅游协会 旅行社"的"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全国颇具典型性,它兼顾了社区利益,发挥了社区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构建天龙屯堡"四位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该模式蕴含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现存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天龙模式的独特性及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长宁  孙梅 《经济问题》2022,(11):83-89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近郊乡村旅游已成为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主要方式。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服务商的定价策略,关注乡村旅游服务商的合理收益,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利用相关参数模拟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市场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变化的情况,构建供应链收益模型,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乡村旅游服务商的最优定价。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服务商的最优定价应以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参考依据,在疫情反复的特殊情况下,相关系数发生突变,最优定价可能出现与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反向变化的情况。基于上述结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线上乡村旅游服务商应将主要精力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加强与线下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深度合作;线下旅游服务商则应深耕细作,努力提供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乡村旅游服务商应根据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等情况及时调整定价策略,以保证乡村旅游服务商收益以及供应链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