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是构建血缘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作是孝的文化,而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之上的社会。为此,“孝”乃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大表现之一,而儒墨两家之“孝”又有一定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孝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养亲、敬亲、安亲、谏亲、祭亲和荣亲等多个层面,孝文化的丰富内涵中使其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对青年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感恩教育、成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具有重大价值。具体而言,可以从孝文化自身、高校、教师、家庭社会的氛围四个方面入手来充分实现传统孝文化的高校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积极弘扬的传统德性之一,朱熹也十分注重"孝"观念.朱熹认为"孝"是"理"的分殊,"孝"与"仁"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朱熹关于"孝"德性伦理思想的讨论还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孝"的行为上面,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以正致谏"、"微谏不倦"、"父子相隐"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与发挥.  相似文献   

4.
杨维琴 《经济师》2011,(9):14-15
孝文化是是支持中国家庭养老的主要文化价值理念。孝文化自产生后不断调适,经历了从家庭伦理到社会规范的变迁过程。但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孝文化的约束力减弱,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危机。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孝文化的自觉,以推进孝文化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13-214,28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认识,目前学界存在三个误区。首先,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实际做出的理性选择,决非是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但主流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决没有被中国文化所同化。最后,追溯毛泽东思想的渊源主要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寻找,毛泽东思想决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而不是所谓的传统文化,这是当前文化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11)
孝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面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化的多面性,对孝文化这种传统的资源更需要融合与完善,通过进一步地发展发挥孝文化资源的最大作用。孝文化资源需要如何继承,并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作用,是需要去研究的一个课题。文章通过对孝文化当代功能的分析,促进以孝为寄托的丰富而且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德孝古镇文化,争取把德孝古镇的孝文化形成一个典型的品牌,进一步推动附近区域的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如何实现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脱贫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贫困的成因有农村空巢化、城市化冲击孝文化等。为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实现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脱贫,提出增加健康服务者、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孝文化等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本管理与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人本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喧教的无主体性、保守性,衍生出制度的不透明性与现代社会人本管理理念格格不入,因此必须注意我国现代文化中理性、民主、科学精神等因子的注入和培植,从文化的建设中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并从制度的建制中加以保证。唯有如此,人本管理的话语才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呼唤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不仅警醒人们关注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而且对理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由于科学发展观难以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理论寻求直接的、完全的理论支撑,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之丰厚的人本内涵,以及作为非主流经济思潮的西方人本经济学的合理内核。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它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本质不能变;同时它又是中国的,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需要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德治价值思想的有益吸收,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并在语言表达风格上进行本土化,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的现实要求,彰显了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1.
正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主义传统和自由主义传统的体用辩证顺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探寻,必须重视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结合。这实际上相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起航。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平 《经济师》2010,(9):23-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物化于中国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是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确保了中国不会被西化;坚持服务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观,使社会主义永葆活力;坚持开拓创新,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能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中,同时使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及人民的选择,二者具有内在且深度的融合点。马克思主义要契合中国实际国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也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两者的相通性共促融和发展,互利相连。  相似文献   

16.
田壮丹 《经济师》2023,(11):143-144+14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福建省大田县是中华孝道文化经典《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的故里,孝道文化底蕴浓厚。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大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围绕“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的打造进行研究探索,从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当前打造大田“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的初步基础,并提出若干对策,以期能为打造大田“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5)
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五千年的道德积累,更是我们国家家庭养老的理论根基,同时也在农村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代际关系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的孝意识、孝观念正在逐渐淡化,从而影响了农村孝文化建设。文章对农村孝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老年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伴随社会变迁,养老责任应由家庭与子女承担为主转向以政府与社会承担为主,等级亲子关系与无限亲子责任应过渡到平等亲子关系与有限亲子责任,"父慈"与"子孝"不仅是道德规范,也体现出亲子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传统孝道已经支撑不起中国今日之养老责任,政府对孝道过分推崇背后掩藏着政府责任的缺失。老年人应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和社会,正视并检讨自身缺点与不足,终身学习与文化反哺,这对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本文从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世界发展观的杨弃,是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之土,是一种中国表述等四个方面来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也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