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太康道情的起源 道情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道教乐歌,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豫东曾流传“宁叫面发酸,也要听听太康道情班”。 道情戏为戏曲剧种,指流布于民间的说唱道情,在不同地区与当地戏曲艺术相结合,进而发展形成了各地的戏曲道情。有的地方称道情为渔鼓或竹琴。太康道情是河南地方戏中一个稀有剧种,是由民间说唱艺术--道情(渔鼓)、鼓儿词、颖歌柳(又叫莺歌柳),吸收了越调、梆子戏的长处互相融合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2.
孙贤港 《魅力中国》2013,(8):323-323
民间雅调唱乡俗,渔鼓丝竹品道情,太康道情是我国珍贵的稀有剧种之一。它源于我国的道教,时奉老子为道教之祖,以《五千文》、《道德经》和《和平调极论》为主要论典,至东汉时又制定(道曲音乐)诵戒新法。用诗、词、曲、歌等文学形式编写道教题材并诵唱,“道义、道情”,合二为一,其名日“道情”。  相似文献   

3.
赵霞 《魅力中国》2013,(8):324-324
我的梦是当一名道情专业演员,我出生于太康县常营镇常北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喜爱戏剧,受家庭的影响。慈母严父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或者企业家,但因从小迷恋戏曲,爱唱、爱蹦、爱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县道情剧团要招收学员,所以背着父母偷偷坐车进城,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愿一偿的考上了太康县道情戏剧学校,学制三年,在校期间因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排戏轮不着角演,  相似文献   

4.
张天印 《魅力中国》2014,(16):78-78
一、太康道情的历史渊源 太康道情历史悠久,源于远古道教,始初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楚国苦县太康东里乡曲仁里人。后属鹿邑)在《五千文》、《道德经》和《太平调极论》主要道教经典中就有道情词。1973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中有老子手抄本也有记载,东汉末年制定乐章《道曲音乐》涌戒新法,斋戒议范,用诗词曲歌等文化形式编写道教题材,咏唱道义,合而为一为道情。晋代著名诗人谢灵运。阳夏人(今太康县)保留下来的道情诗《述祖德诗》就是典型的“拯溺由道情”(见太康县清康熙县志),清代才子郑板桥也有留下来的道情诗10首。  相似文献   

5.
刘永杰 《发展》2011,(12):32-32
环县道情皮影产生于宋代,清末形成体系,集音乐、美水、文学和戏曲艺术为一体,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非物质史化遗产,近年来,环县抢抓机遇、创新理念,把文化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按照“传承保护、综合开发、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走出了以道情皮影传承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魅力中国》2010,(27):223-223
在我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曲剧是一朵散发着清香的菊花"(冰心语).因为它的音乐清新醇厚,活泼明快,既有北方音乐的激昂奔放,又不乏江南音乐的婉约绵秀,并且通俗易懂.纯朴亲切.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中原人民热情、直朴、开朗、诙谐的率真性格,因而深受省内外观众多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连彩芬 《魅力中国》2010,(27):132-132
中国戏曲是戏剧艺术范畴的一种戏剧类别。它是生活矛盾在舞台上的艺术再现,这种再现不是简单、静止的再现,而是审美意识在芝术实践过程中物化态的运动的再现,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内外一致,动静自如,虚实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权一品 《魅力中国》2013,(25):104-10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这些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河南省新农村民间戏曲艺术的发展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倩倩 《魅力中国》2014,(14):83-83
由于太康道情戏下乡演出地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演出剧目的重复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太康道情剧团根据上级领导的精密安排,我团从兄弟团体移植了一批比较受群众欢迎的精品剧目《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11.
李中山 《魅力中国》2013,(29):103-103
河南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他一生所钟爱的戏曲舞台、一生所奋斗的戏曲事业、一生所尊敬的戏曲观众,但是由他创立的海派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却成为了河南曲剧宝库中的珍品。广为戏曲界专家所推崇与研究,广为曲剧界后人所学习与传承,广为曲剧票友所模仿与传唱。  相似文献   

12.
薛娟 《魅力中国》2010,(11):107-107
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一个历史的流程,不同时期的戏曲有不同的表演。在不断地发展衍变中,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显示出各不相同的历史形态。戏曲现代化,关系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兴旺,是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观众非常关心的课题。戏曲的现代化,首先是从内容上反映新时代和新生活,这方面许多前辈作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它在成功和失败之中不断地前进。实践证明,戏曲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不但是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钤贯州 《魅力中国》2014,(11):85-85
戏曲艺术的特殊性质决定其舞台成品的整体延续。  相似文献   

14.
张明云 《魅力中国》2012,(29):195-195
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剧种,曾名“高台曲”、“曲子戏”,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流行于河南大部及周边毗邻省份部分地区。它在民间说唱大调曲(鼓子曲)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汇集了明清俗曲的精华,多姿多彩的唱腔曲牌优美动听,亲切宜人。正是凭借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曲剧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5.
牛晓枝 《魅力中国》2014,(22):124-124
河南戏曲作为根植于中原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绚丽奇葩,经过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强力推动,爱好者和从业者猛增,各种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原大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戏曲的发展振兴带来希望。但是,目前戏曲艺术本身存在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发展的源动力不足,发展之路危机暗藏,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戏曲工作者应居安思危,否则,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是昙花一现,戏曲的发展振兴也将会是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鄂忠群 《理论观察》2009,(6):140-141
“乌钦”,也称“乌春”,是达斡尔族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乌钦”之称谓,由于达斡尔族集居区域的不同,语言发音亦略有差异,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地区称“乌钦”;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称“乌春”。尽管这一曲种的称谓发音略有差异,但是演唱形式、传统曲目、音乐特点等方面,基本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高建英 《魅力中国》2010,(11):112-113
传统戏曲如何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赢得市场?已成为戏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戏曲乃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应始终保持其传统艺术形式。做到“原汁原味”。才能保证原有的戏曲观众不再流失,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为戏曲已是陈旧艺术,与当代生活节奏、欣赏需求格格不入,必须全面彻底进行变革,向其它现代艺术靠拢或另辟路径,才能调动现代观众的情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19.
侯磊 《新西部(上)》2013,(Z1):148+159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我的老家甘肃武威有什么宝贝,那当属举世无双的马踏飞燕。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少为现代人熟知的,那就是曾经唱响大西北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贤孝。凉州贤孝是以演唱忠臣良将、孝子贤孙之类劝善内容为主的民间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甘肃武威城乡及其毗邻的古浪、民勤、金昌、景泰等地。因武威古称凉州,故得名"凉州贤孝"。在我小时候,秋收时分和初冬季节,正是凉州贤孝登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