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松恩 《魅力中国》2014,(4):121-121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集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于一体。其中。戏曲音乐好比是戏曲的灵魂。那么,在戏曲音乐中,音乐伴奏则是为演员的声腔、念白、表演来服务的,同时二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音乐伴奏中,打击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有“一台锣鼓一台戏”的说法。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它的艺术风格激越豪迈、刚劲有力、舒展大气,因此在音乐伴奏中,更是离不开打击乐。  相似文献   

2.
李晋 《魅力中国》2014,(2):93-93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它是一门集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有戏则有曲,无曲则非戏,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戏曲的主体则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则是以伴奏为主,真正做到演唱为主,伴奏为辅。这个道理是每一位伴奏员必须懂得的。  相似文献   

3.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王红霞 《魅力中国》2012,(29):18-18
戏曲音乐是汇集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区及风格的民间曲调和民间的优秀成果、是整个戏曲艺术构成的主要要素。它是由歌唱与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戏曲音乐区别于其它音乐艺术,因为它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适应戏剧性的要求而出现的。它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结构形成和表现方法。并由此形成某特有的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浅析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龙 《魅力中国》2013,(16):255-256
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二胡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独特的技巧,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风格。流派唱腔的风格,滑音抹音,装饰音与唱腔结合的运用,及右手弓法的科学性等等。在这里重点浅析一下托腔保调,揉弦和半音运用以及演奏二胡中情感艺术性的几个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6.
闫平信 《魅力中国》2010,(25):124-124
所谓的韵辙,就是在戏曲语言中.把文字归纳化分为十三道韵。作为研究吐字归韵的规范。辙,即规律的意思。在戏曲界里往往把辙也叫做韵,以此来研究和处理唱词和念白的韵脚,这是我们戏曲从业人员(包括编剧、音乐设计、演员演唱、乐队伴奏等)所必须弄懂弄清的至关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斌 《魅力中国》2014,(15):91-91
常言说得好,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有多么重要。那么,在戏曲伴奏中打击乐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张廷营 《魅力中国》2013,(10):81-81
唢呐是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刚柔相济,善于演奏高亢明亮,热烈欢快的旋律,亦能抒发悲凄哀怨、悔恨伤感的情怀。据考证,唢呐从金元时期传人中原,后广泛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歌舞戏曲无处不有,明代后期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用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音乐,早期的豫剧伴奏乐队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唢呐是主弦八角月琴的兼职乐器,直至20世纪30年代豫剧引进了板胡,唢呐则由板胡来兼代,  相似文献   

9.
王凤霞 《魅力中国》2014,(19):111-111
我国的戏曲唱腔有程式性的特点,伴奏也相应地有它的程式性。表现情感,制造氛围。描写情景,无不通过一定的程式进行。但,在程式的具体运行时,又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戏曲唱腔伴奏,不尽使演唱增添华彩,还通过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来补充唱腔的未尽之情。  相似文献   

10.
王军芳 《魅力中国》2014,(23):261-261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称之为豫剧,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特色的优秀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1.
周自来 《魅力中国》2014,(13):102-102
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变融、情深意长。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遥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戏曲的伴奏音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文场以丝竹乐为主,伴奏乐器因剧种而异。如昆腔以曲笛为主,梆子戏以板胡为主,京剧以京胡为主。武场以打击乐为主.主要用于舞蹈、武打或技巧性场面,也用于烘托情绪、渲染气氛,制造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弦韵     
张晓玲 《魅力中国》2013,(31):119-119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深邃浩翰的音乐海洋里,中国民乐积淀了五千年古国的文明、精神与力量,旋律千回百转,底蕴深沉厚重,见证着华夏世代的变迁。在弓弦类民族乐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恐怕非二胡莫属。这个由胡琴发展而来的乐器,流传之广绝非其它乐器可比。无论是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还是在歌舞、声乐伴奏,抑或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二胡的身影,总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宁静幽远、轻松柔美,还是恢宏雄壮、严谨雅致,总是时时感染着你我。  相似文献   

13.
论三十六簧键笙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笙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感染力强,高音区音色明亮甜美,清脆透明,中音区柔和丰满、圆润,低音区低沉、苍劲,除了能独奏和广泛用于民族乐团外,还是各种戏曲、曲艺音乐伴奏的主要乐器。一、笙的历史。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大笙谓之竽,小笙谓之和)。一九七八年湖北省挖掘战国时期的曾乙侯墓时,出土了磬、鼓、瑟、琴、笙、箫等乐器。  相似文献   

14.
琵琶作为豫剧伴奏的一种乐器,无论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还是展现音乐内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在伴奏中发挥出琵琶的特殊效果,就必须掌握好整台剧目的情节,以及唱腔设计的意图,这对每位琵琶伴奏员来说,既是伴奏素质的实践检验,也是对自身演奏技能的考量。谈到琵琶在豫剧乐队中的伴奏,就必须知道琵琶的前因后果,学习掌握曾经在豫剧琵琶伴奏事业做出贡献的那些先辈们的经验与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普师音乐专业的即兴伴奏教学中,以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和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的演奏能力、理论知识、应变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可以利用电脑音乐软件来协助学生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司鼓与指挥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6):93-93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呈现上,有着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所处位置的重要和必要性。戏曲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至Ⅱ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以上器乐的伴奏。戏曲伴奏是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唱服务的,必须统筹考虑全剧的接口,以及各个演员的具体声腔特色,伴奏要配合演员充分体验角色的心态、情绪的微妙变化,不仅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诠释,而且需要对剧情、演唱演员的个性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了解,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伴奏者经验限制,对伴奏功能的误解以及与合作者的默契欠缺等原因,使得钢琴伴奏中,往往造成伴奏效果欠佳并不能充分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为此,当伴奏者接到任务后,要明确伴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要认真练习,并与合作者多增加合作的次数,增强双方默契配合。  相似文献   

18.
张国旗 《魅力中国》2014,(10):87-87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欣赏一部戏曲作品,目光更多的是集中在演员的表演和演唱上,停靠在剧本结构和导演手法上,停留在灯光、舞美、服装的设计上……殊不知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乐队的音乐伴奏。对于中国戏曲来说,戏是根本,曲是灵魂,而完成对戏曲灵魂塑造的主体就是乐队,进一步讲在乐队中占据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司鼓,所以从某种角度看司鼓不但是乐队的演奏员,还是乐队的指挥者,更是全剧演出节奏的把握者和主宰者,也可以说司鼓掌握着一出戏演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闫建军 《魅力中国》2013,(19):117-117
唢呐是我国民族乐器中音色明亮,委婉动听。极富表现力的吹奏乐器之一。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由于长期用于民间鼓乐、民歌、舞蹈、曲艺、戏曲的伴奏,从而受到地方语言、地方戏曲、民歌小令的影响,在演奏技巧和风格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演奏流派。如东北的刚健朴实。南方的旖旎妩媚,中原的高亢俏丽,西部的幽怨细腻,西南少数民族的古拙优美,以及荆楚大地的刚柔并济等多种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0.
魏娟娟  魏莉丽 《魅力中国》2010,(14):145-145
钢琴表演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独奏表演,它含有许多分支,声乐伴奏便是其中之一,声乐伴奏的演奏要求是很高的,钢琴演奏者大量演奏声乐伴奏,经常与声乐演唱者合作,会在铜琴演奏方面得到许多的帮助,使演奏者不断的探寻完美表达音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