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保记 《魅力中国》2009,(24):F0002-F0002,F0003,F0004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一种坚持,为企业赢得最核心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诚信的品牌,才是形、神合而为一的品牌,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品牌是一种坚持,为企业赢得最核心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诚信的品牌,才是形、神合而为一的品牌,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余天宏企业文化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新派别。本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企业文化逐渐为各国企业界、管理界所认识。这一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对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优秀企业也率先引入企业文化理论,对企业进行管...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指企业为自己的商品所作的一种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并期望消费者能够在众多的商品中辨认出自己的商品,使它们与竞争对手的商品区分开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地区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对于企业,品牌是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拥有品牌,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沈阳自主品牌,既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一位学者曾说:拥有工厂不如拥有市场,而市场是靠品牌的垄断。行业的一句流行语这样讲:一流的企业是卖产品,二流的企业是卖技术,三流的企业是卖品牌。一个国家有没有品牌,或一个民族有没有品牌,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但至今仍没有能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强势品牌。特别是入世之后,外资大量涌入国内.这一方面给我国民族企业注入了资金、技术:另一方面也使得洋货品牌逐步挤占了国货品牌在某些领域的大块市场份额。为了防止中国成为世界贴牌工厂,经济上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创建自己民族的强势品牌,并使之与国际品牌抗衡。而民族品牌的成长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民族精神为依托。  相似文献   

6.
许福林 《发展》2008,(2):153-154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企业“开疆拓域”的旗帜。品牌在,企业在;品牌强,企业强。甘肃滨河集团未来5年的品牌发展定位是:认清白酒市场的大势和趋向,树立科学发展观,整体优化各环节全过程的管理,全力打造引领陇酒行业的旗帜性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团队品牌、管理品牌等,最终使之发育成长为富有鲜明风格的“滨河”大品牌。  相似文献   

7.
许福林 《发展》2007,(3):120-121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企业“开疆拓域”的旗帜。品牌在,企业在;品牌强,企业强。滨河集团未来五年的品牌发展定位是:认清白酒市场的大势和趋向,树立科学发展观,整体优化各环节全过程的管理,全力打造引领陇酒行业的旗帜性品牌,包括产品品牌、团队品牌、管理品牌等,最终使之发育成长为富有鲜明风格的“滨河”大品牌。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张鑫最近撰文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品牌竞争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将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品牌领导权的竞争。一个国家拥有多少著名品牌已成为这个国家是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利润,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立和保护民族品牌,并使之成为世界品牌,是中国企业加入WTO后首先要作出的选择。惟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夺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张鑫:我国企业亟待创立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9.
谢勇 《宁波经济》2011,(10):59-59
品埤延伸的美丽“光环”使许多企业难挡诱惑。然而,盲霹的品牌延伸往往使企业步入陷阱,给企业带来厄运。哈佛大学米勒教授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通常在一个品类中不会超过7个。这就说明,一个品牌延伸一个新产品如果不能进入前几名,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浅析如何走好品牌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辽宁经济》2002,(3):41-41
自商品经济以来,市场竞争已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的重心。品牌的创新就成了品牌成功的关键。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创新的过程中,无一不对技术创新、品牌扩展、销售创新等构成品牌创新的几大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一、技术创新是品牌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是支撑品牌的支柱。首先,品牌创新要以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用为前提,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技术创新。为保持品牌优势企业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围绕产品质量和效用下功夫,以科技为先导,不断使产品得到创新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1.
金葵 《发展》2007,(7):39-41
品牌文化就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属于高文化价值的范畴,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结合。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营销文化等,而品牌文化则是营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层次追求。一个企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有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和影响力以后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贾琼 《北方经济》2007,(2):85-86
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市场经历了两个时代:广告力时代和营销力时代。而如今,品牌力时代已经来临。在广告力时代,广告是企业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在营销力时代,广告只作为一种常规的营销手段,与渠道、价格、公关、促销等手段一起为企业的整体营销贡献力量。而在今天,各国际品牌纷纷加入中国市场竞争,可口可乐、卖当劳、IBM、SONY等世界一流品牌,携品牌之雄风横扫天下,如入无人之境,这在使国内众多企业困惑的同时,也无疑宣布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品牌力时代已经来临。其实,品牌并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生产的企业,这是一个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词汇,也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和理念。一个企业无论是商业或是服务业企业很有必要加强品牌的创建和运营——品牌管理,因为它无处不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其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目前,在我国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者中,对品牌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许多企业领导者一说起品牌,往往把品牌仅仅看成是商品的一种标识,认为创立品牌就是多注册几个商标,多开发几个产品,而没有看到品牌深层意义上的含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品牌基本含义的阐述,探讨了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对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品牌战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品牌传播与品牌资产的积累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针对传播实际.分析了企业在品牌传播的层次中存在的诸多偏差,提出通过连续的、整体的品牌推广活动,传播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达到品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永续经营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品牌文化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间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文章认为品牌文化的效用在于使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理念诉求之间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关系,并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具体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品牌,特别是民族品牌作为一个提升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十一五规划”中得到了更普遍更高层次的关注。从只生产产品到重视品牌,到自有品牌,中国企业的品牌之路走得十分漫长,也十分顽强。因此,确定民族品牌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干杰 《广西经济》2007,(10):42-43
品牌亦指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识,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把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他人的同类商品或服务,在商品上服务中使用的一种特殊标记。品牌是企业产品的标识.更是公众和市场对一个企业的认知、评价和印象,品牌不仅是企业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和地方竞争力的直接表现。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加强品牌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汤平 《首都经济》2008,(6):84-85
奥运是个大舞台,是一次品牌传播的机会,在这个舞台上.不论是大企业或是小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传播自己的品牌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一、品牌的定义和作用。品牌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品牌决策是企业产品策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品牌不论对于一个国家、地区还是企业来说,都是其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制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迪 《魅力中国》2010,(10):124-125
如今传媒业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媒体竞争以品牌制胜。因此,名牌栏目、名主持人对提升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名主持和名牌节目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名主持人可以造就一个名牌节目,反之则使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节目功亏一箦。但是如何打造名牌栏目和名主持人、延伸品牌生命力,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出品牌效应,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