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翟学微 《化工管理》2024,(11):142-144
热力采油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工艺技术措施,渤海油田具有非常丰富的稠油资源。为充分开发渤海某油田稠油资源,文章基于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的原理,针对高黏度特稠油的特性,结合该油田具体油藏特点,进行稠油热采工艺设计和应用实施,在注热前期成功进行热力降黏,提高了该油田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杜娟 《化工管理》2023,(5):161-164
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平台开发的钻完井投资和工程投资一直居高不下,热采开发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注热过程中进入油层有效热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开发效果的好坏,提高注入热量的热利用效率是保证热采开发效果、提高海上油田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为精确计算多层稠油热利用率,文章根据某海上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建立多层稠油边水油藏典型理论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地质油藏参数以及储层和流体的热物性参数对地层热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和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最终为提高蒸汽吞吐地层热利用率和开发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稠油油藏适于注蒸汽热采?如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评价和筛选适于注蒸汽热采的稠油油藏?国内外都十分重视这一工作。从70年代起,国外石油公司及石油组织就根据其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陆续发表了稠油热采筛选标准(见表1)。但由于国外已有效实施注汽开采的油藏深度一般小于1000m,而且这些标准的筛选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逐年增大,稠油注汽开发吨油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开发质量效果呈一定下降趋势,提高油田稠油注汽开发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切实提高稠油开发水平,运用数模技术,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注汽效果,优化注汽方式,有效抑制汽窜,优化合理井网井距、增加热受效储量,优化空心杆掺水工艺、提高油井产量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使油田的稠油油藏的得到了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是非常规的油藏类型,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常规稀油油藏相比,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文章以M区块油藏蒸汽吞吐实际开发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影响区块蒸汽吞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6.
海上稠油油田具有千万吨的储量规模,但随着开发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满足海上油田高速开发的需求是实现油田持续稳产的关键。文章通过"双四"单井动态分析法,提出细分层系、直平组合、热采为主的调整方案,对助推海上稠油油藏上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汽锅炉是油田热采稠油生产的核心设备。该设备通过对软化水加压升温使其蒸发成饱和的湿蒸汽,再经人工输送至井下油层中,为热采稠油生产提供加热所需的能量。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指的是干饱和蒸汽在湿饱和蒸汽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干度值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值,过高将引起炉管温度过高而损坏,过低则会产生较多的油层积水,所以,干度值是决定稠油热采工作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注汽锅炉稳定安全工作的关键参数。文章分析了目前控制系统存在的两个主要难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得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石油资源及其衍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难题,积极响应科技兴国号召,从国外引进了油田热采设备——注汽锅炉,它作为油田蒸汽热采技术实施的核心机电设备,在油田热采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蒸汽干度是影响稠油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更是衡量油田注汽锅炉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实时对其进行准确无误的监测与控制,这对石油开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我国注汽锅炉的蒸汽干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明了的分析,并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开发通常采用热采生产方式,为了提高注热效果、保护套管,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造成套损,进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一般稠油热采井采用封隔器+隔热油管的方式进行生产。辽河油田根据稠油油藏精细化开发需要,开展了Ф177.8 mm隔热套管完井技术研究与试验。通过对隔热系统、连接方式、保温接箍、预应力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对隔热套管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井身结构、完井及固井工艺、注汽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对隔热套管应用进行技术优化,确保了试验井的安全顺利实施,对国内稠油油田隔热套管方式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低渗敏感性稠油油藏,泥质含量高,储层水敏严重,渗透率低,注汽困难等问题,首先进行了油层保护工艺技术研究,在做好油层保护的基础上,开展了中低渗稠油化学辅助热采工艺技术研究,掌握了中低渗稠油驱替动态变化规律,开展了热化学辅助提高驱替效率工艺研究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注入工艺参数优化。通过研究,确定了目标区块的最优单井周期注入量:蒸汽为1200t、CO_2为50t、高温驱油剂为8~10t,有效解决了现场开发中的问题,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当油田产量进入递减阶段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产数据,确定递减指数,判断递减类型,利用递减率分析油田的递减情况和开发变化规律,预测油田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甲型水驱曲线和丙型水驱曲线,计算油藏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根据综合递减率定义,联立求解得到综合递减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含水率的关系式。根据建立的综合递减率与含水率公式,可以形成不同递减指数下综合递减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变化图版;依据BH油藏实际的生产动态,利用建立的方法,确定了不同区块的递减规律。研究表明,基于水驱特征曲线建立的递减规律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油藏整体的运行规律和生产趋势,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油田的递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是一个以稠油和超稠油为主的油田,稠油产量占到了原油总产量的70%左右。随着稠油开采时间的延长.注汽强度的提高。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率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稠油热采井的开发。根据套管损坏机理的研究和理论计算及大量的实物实验,得出热采时产生的轴向热应力过大是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结论,研制开发了套管热应力补偿器,旨在解决套管在注汽吞吐过程中产生的恶性轴向应力。  相似文献   

13.
坨11南位于胜坨油田三区穹隆背斜构造上,为一高孔高渗普通稠油油藏。在经数年蒸汽吞吐开发后,稠油开发面临诸多难题。近年来薄层稠油开发面临注汽压力高,回采效果差等难题。借助隔热增能技术,在改善回采效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稠油热采方式主要有蒸汽(热水)吞吐、蒸汽(热水)驱开发、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火烧油层等,稠油蒸汽热采增产机理主要是改善油层原油的温度、黏度、流动性、饱和度等。根据稠油热采工艺技术达到的油层原油参数,开发技术参数匹配的高温潜油电泵,解决有杆抽油泵目前针对稠油热采技术中下潜深度深、斜井抽油、水平井抽油、排量大范围调节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采取最佳的技术措施降低稠油的粘度,才能提高稠油的开采程度,满足油层开度的技术要求。注入蒸汽开发的方式,属于热力采油的范畴,合理控制注入蒸汽的性能参数,保证注蒸汽开发的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稠油开发分析与评价系统软件的功能包括数据管理、动态分析、油藏物性分析、油藏评价、热力计算、稠油热采、经济评价。该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对稠油油藏开发生产动态资料的管理、分析与应用,更好地挖掘油气生产潜力,提高油藏开发水平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渤海油田稠油储量丰富,热采开发是现阶段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热循环条件下,复杂的交变应力易引起套管变形、断裂,极大地影响了油田的开采寿命及生产安全。通过对传热过程的分析,将传热过程作为井筒内的稳态传热过程和井筒外的非稳态传热过程的组合,应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350℃、330℃、310℃及280℃下水平井垂直+弯曲段井筒温度场分布图及水平井油层水平段井筒温度场分布图。并使用Landmark软件的Wellcat模块,根据NB35-2-X井实际注入参数,模拟计算热采工况下的井筒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边界温度不变,只改变注汽温度,井筒温度分布规律不变,水平井中油层水平段温度梯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常规轻质油藏的开发时间已经超过了数10年,逐步枯竭,但是世界上稠油的储量越来越丰富,在潜在储量方面比已探明的普通原油储量车多6倍。在这种条件下,一些主要产油国的开采潜力巨大,和常规原油进行比较发现,稠油具有较大的相对密度,而且粘度较高,稠油开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热力采油,可以让稠油的密度粘度大幅度的降低,在稠油油藏采收率提高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文章重点分析研究稠油热采过程中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稠油热采(蒸汽吞吐)井工程分析设计软件是面向采用热力开采的稠油井,进行各工艺过程参数优化设计的软件,包括蒸汽吞吐井产能预测、注蒸汽工艺参数确定,井筒降粘方式的优选、稠油井生产方式(自喷、机采)的优化设计、井眼轨迹和生产管柱绘制等功能.该软件即可用来进行热采井生产工程分析设计,也可满足热采工程方案编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稠油出砂问题一直困扰着稠油的开发,尤其是海上胶结疏松砂岩的稠油油田.海上稠油油田热力吞吐采油后,注入的热流体的热量对砂岩的胶结产生了破坏,在吞吐后采油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出砂,如何控制出砂以延长稠油热采的有效期、如何在目前老井的防砂方式下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一直是困扰着热采井产量的提高的问题,本文使用一种携砂上返模型,以A油田D井为例计算了携砂上返的临界速度,控制临界速度使油井有限出砂,保证稠油热采的延续性,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