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4,(9):112-113
<正>美联储决策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展望基本维持不变,但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工具应该做更多测试。美联储讨论了将来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提高短期利率,但强调这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加息,我们认为美联储退出宽松将"徐图缓进"。"徐图"是指今后美联储将会持续讨论和测试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方式,"缓进"是指从谋划到真正开始加息将是个缓慢的过程。美联储会议纪要还显示,官员们讨论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相关的议题,提出几种提升短期利率的方案,但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加息有很多的理由。如加息可以减缓负利率问题。还由于"物价稳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当局对于通胀压力非常敏感,加息就是其中的一条政策。但是不加息也有很多理由。(1)多次加息的累积效应表明政策力度比较紧。随着去年6次加息,目前利率政策的效应正逐步显现。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国经济的新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联储的政策明显转向,由前两年连续七次加息以控制通胀,今年转向了连续三次减息以防止衰退。这个政府变化主要是由于去年美国经济由上半年增长6.1%急剧下降到下半年1.6%,引发了美国股价暴跌,消费和投资信心受到严重伤害,增大了美国经济陷入潜在衰退危险。目前,美国经济急剧减速的影响,美联储减息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很还很难预测。  相似文献   

4.
陈功 《经济》2011,(3):32
2月8日晚,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中国央行就匆匆宣布加息。这是去年10月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三度加息。在这个时点选择加息,显示了中国政府在今年初抑制通胀苗头的决心,也进一步明确了紧缩货币政策的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加息不是小事。受此影响,伦敦金属  相似文献   

5.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金融评论》2023,(1):1-22+122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1990年7月9日的《福布斯》杂志中,经济学家大卫·戈德曼曾预言:到1995年,墨西哥市场资本化将上升100%,而其股票的价格一收益比率将从8升到20左右。现在五年时间已过了三年,这位经济学家预言的精确度究竟如何呢?看样子是十分惊人的。自从戈德曼的那篇文章发表后,Bolso 股票价格指数已突破1800点,比起原先的600点增大了二倍;市场资本化已从原先1990年40亿美元左右达到150亿美元;股票市场的价格一收益比率在回落到现  相似文献   

7.
预言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惶恐不安的时代,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预言以及预言式的东西存在,而且盛行呢? 近到十二生肖财运,远到诺查丹玛斯<诸世纪>大预言;小到每周星座,大到全球经济;塔罗、血型、星座、周易、网络的、经济的……无不是为你的人生找到些许可供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扰乱着你前进的视线.然而,真正能够指导我们的也许是那些"鼠目寸光"式的,也就是近在眼前的这一年将会发生什么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2017年美国经济继续延续金融危机后的温和复苏势头,得益于消费扩张和投资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产能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保持在理想水平,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达到潜在增长水平。特别是近期特朗普税改方案在参众两院通过,落地后将对短中期美国经济产生强刺激。新一届美联储将继续延续耶伦的慢节奏加息缩表政策,2018年可能加息3.4次,但预计紧缩货币政策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负向溢出效应。美国负债水平总体稳定,近年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可能性不大。当前,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经济走向和政策变化,加强对美国税改、加息缩表、贸易争端等重大问题的研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及时跟踪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可能出现的重大投资机会,积极参与、提早布局。  相似文献   

9.
4月18日,美联储再次突然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削减0.5个百分点,以遏制美国经济的继续下滑,美联储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连续4次降息,总共达2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至4.5%和4%,不仅将前年6月至去年5月期间连续5次加息总共1.75个百分点悉数减掉。而且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994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其频度之谪和力度之大均超过以往,美国用至全球股市对降息做出了积极反应,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开始发挥作用,美国经济增长在年内止跌回升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有可能最终呈现V型走势,这无疑将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兆东 《资本市场》2005,(8):98-98
美联储6月30日决定再次加息,这已经是去年6月以来的第九次加息。在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并没有高涨的情况下,这种调整缘自深远的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此次加息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帷幕。本文,首先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加息政策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利率传导机制以及加息与证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剖析了此次加息对我国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最后,综述了此次加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就如何增强利率调节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期,2017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出炉,综合各项指标来看,2017年美国经济继续延续金融危机后的温和复苏势头,得益于消费扩张和投资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产能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保持在理想水平,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达到潜在增长水平.特别是近期特朗普税改方案在参众两院通过,落地后将对短中期美国经济产生强刺激.新一届美联储将继续延续耶伦的慢节奏加息缩表政策,2018年可能加息3~4次,但预计紧缩货币政策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负向溢出效应.美国负债水平总体稳定,近年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当前,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经济走向和政策变化,加强对美国税改、加息缩表、贸易争端等重大问题的研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及时跟踪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可能出现的重大投资机会,积极参与、提早布局.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江南论坛》2012,(2):10-11
世界银行在去年底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调低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报告中预计中国经济去年全年的增速为9.1%,今年将放缓至8.4%。对于世行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得到了国内诸多经济学家的认可,研究机构和专家大多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有专家甚至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会从10%左右回落到6%至7%,在今后几年将从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到中速增长时代。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08,(2):126-126
<正>在临上刑场前,国王对预言家说:"你不是很会预言吗?你怎么不能预言到你今天要被处死呢?我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预言一下今天我将如何处死你。你如果预言对了,我就让你服毒死;否则,我就绞死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中国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连续加息就是其中之一。从加息对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加息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对房地产市场存在时滞效应,且作用极弱;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利率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工具,建议将调整汇率作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工具,在现有人民币汇率基础上,盯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期稳定,减弱热钱涌入的冲动。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可说是叠彩纷呈.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争论与悬念,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到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从应否进行宏观调控?到央行要不要加息?无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媒体,无论是商业大亨还是星斗市民,无不对此喋喋不休、诸多猜想.一年过去了,有的悬念已尘埃落定,如加息了,宏观调控开始了;有的悬念它依旧还是悬念,如人民币升值、房地产的泡沫,而且,这些悬念将影响着2005中国经济的走势.为把握未来的大趋势,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周春生教授,向他请教了影响明年经济走势的9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起,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走低,并严重影响进口需求。由于美国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比重,世界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美国是我国的出口大国,上述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没有影响。另外,由于自去年年末以来美元连续贬值,导致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中国产品的低价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严重挑战,我国企业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美联储加息步伐明显加快.随着美国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水平,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水平靠拢,内需推动通胀回升,如果特朗普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将使美国经济存在过热风险,美联储因此可能进一步加快升息步伐,由此将导致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加大.为此,我国应通过有序推进“去杠杆”,合理管控资本流动以及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等,防范美联储持续加息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宣布将如期结束QE2,但美国失业率仍旧迟迟不能恢复到民众期盼的5%水平。作为实体经济重要参照标的的中小企业就业信心依然疲软,美联储加息恐怕要到2011年四季度。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中国经济,物价问题可谓贯穿全年.从频发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等众多网络新名词的出现、走俏;从国家发改委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行为,到中国人民银行六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物价上涨和对通胀的管控,成为老百姓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