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会还强调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是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2.
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支柱,面对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研究与规避阻碍企业发展的各式陷阱,迎接挑战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一、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1.我国工业化正处在中期阶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对我国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少有的历史机遇。知识经济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更加提高,而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更大的压力,但同时对我国也是一种少有的历史机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实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1)变革市场营销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国有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1991年,全省国有工业总资产达180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30倍。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力度较大,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困境。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余下的问题也不少,而且很棘手。一是相当部分完成转制改革的企业生产经营未见好转,效益在继续下降。1998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5.1%,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亏损额上升24.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上升33.5%。  相似文献   

5.
6.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诸多历史原因和多年来的重复建设,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沉重,经济效益下降,生产经营艰难等,这些已成为制肘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8.
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也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为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系列要求,历经三十多年的国企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路径主要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加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建设、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国有企业改革五大重点亟待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资本市场可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解决国有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问题,可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促进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本文介绍了我国资本市场概况,着重分析了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优化和资本市场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序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成为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突破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进一步完善国有改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培育职业经理和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及争议司法处理机制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把政企分开作为契入点,这对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但政企分开是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不可能完全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从改革的实际出发,重新界定国有企业,把需要政企分开的企业分流出去,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一、“政企分开”提出的背景及主要涵义 “政企分开”是改革初期在批判旧体制弊端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这种旧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一是政府行政管理权与企业所有权合一。各级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国有企业所有者。政府一方面可以用行政管理者的身份执行所有者的职能,如以行政任命的方式安排企业领导人,靠行政批文进行投资决策,用国家税收和其他凭借国家权力组织的收入安排企业投资,配置国有资源等;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所有者身份履行行政职能,比如指令企业承担一部分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应由政府办理的事务,集中企业折旧基金和投资利润用于行政性开支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决定》中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的阐述,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重大,读后令人振奋、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9.
20.
一、国有企业总体上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使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国有经济发展的范围和规模相对缩小。按工业总产值算,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企业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