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国资》2008,(11):90-92
发达国家养老基金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纳为5大要素: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完备的风险管理架构、精准的风险识别评估、健全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美国私有退休基金的营运管理经验对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应提高我国企业年金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建立集中统一监管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委员会;完善税收政策、明确参与资格、改革缴费基数和提供临时贷款,完善企业年金制度设计,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个人管理账户、逐步放宽投资比例限制和投资方式多元化;建立合理的风险约束机制、风险监督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1,(9):91-93,90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养老储备基金。例如、爱尔兰的国家养老储备基金、新西兰国家养老储备基金、挪威石油储备基金、澳大利亚未来基金、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我国养老基金投资情况 (一)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管理不尽如人意 养老金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它的管理、投资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安定,所以国家对养老金的投资严格管制.右表显示了近几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9000亿元,而养老金账户节余只有5489亿元.  相似文献   

5.
6.
编辑指引对大多数人来说,养老金是一笔直到退休才支取的长期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基金可以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中长期内将维持较高水平,需要大量资金。养老基金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有利于我国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有利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对于缴纳养老基金给出明确的收益利率,好多人都在担心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得到比现在缴纳多的资金,甚至害怕比其还少。面对种种疑惑与不解,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何以解忧,唯有投资。拿着人民的血汗钱投资,这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做到"低风险,高收益"。因此选择最佳的投资方式,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对于研究养老基金的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稳定增长,至2011年底达到3570亿元,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受到广泛关注。受制于资本市场条件与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性,自企业年金制度成立至今,我国仍对年金基金投资实施定量限制监管模式,对基金投资品种及投资比例实施严格控制,亟待放开投资渠道。近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全球养老金更加注重资产配置多元化,逐渐加大另类资产配置的比例,以平衡资产收益与风险。在国内,其他长期性资金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保险资金也纷纷开闸投资另类资产,并取得不错的成绩。面对多元化及注重另类投资的新趋势,企业年金基金可以借鉴国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及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放开的经验,有效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庄严 《改革与战略》2006,(10):67-70
发达国家对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监管有一个逐步放松的过程,尽管近年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国内投资仍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这种“本土倾向”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转轨国家而言,是否对养老基金国际投资进行限制,实质上关系到权衡国际分散化和国内资本短缺之间的矛盾。长远而言,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等养老基金进入海外市场,既要权衡利弊得失,也要与外汇改革和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相配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养老基金将成为股票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使养老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同时.对上市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钟  王宇 《世界经济文汇》2007,32(5):92-100
本文在分析谨慎人和数量限制两种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应用均值-方差模型计算适合中国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模式,并与部分OECD国家的投资模式进行比较,得出我国现行数量限制养老基金监管模式对养老基金投资限制过多的结论。虽然我国养老基金监管模式和制度并不健全、资产市场不够成熟,但逐步放开养老基金数量限制,向谨慎人监管模式过渡,不仅可以使养老基金行业受益,而且还会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CAPM模型对我国主权养老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测算分析,并用三大经典指数模型对投资绩效进行评估。得出,大部分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都高于市场基准组合,说明风险未被充分分散。各个投资组合的总风险差异也较大。从投资绩效评估结果看,大部分投资组合业绩是优于市场基准组合,基本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许静 《北方经济》2008,(8):36-37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肩负着年金保值增值的重任,而其内控机制是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投资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年金安全和收益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理论基础与现实需要的分析入手,探讨构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内控机创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掀起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浪潮,这是一个事关整个社会是否能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己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年人口的增多,对养老金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这就需要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其在安全性的原则下实现保值增值.因此,本文在立足于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朱小川 《发展》2009,(12):33-35
澳大利亚在个人养老保障方面曾长期依靠国家财政作为全部资金来源,但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1983年澳大利亚开始尝试建立由雇主和雇员分别缴费的养老保障体系。1992年澳大利亚立法强制要求雇主为雇员缴纳年金基金。新制度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扩大了养老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江养老已构建了较完善的专业投资管理流程体系,有效实施了特色投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2007,(4):80-84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企业年金座谈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肯定了我国企业年金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示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企业年金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参加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2006年底,有24000多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年金制度的人数达到964万人。二是年金基金规模有较快增长。1991-2000年的10年间,全国企业年金规模不到20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不到20亿元,2005年底,基金规模达到68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近100亿元;2006年底,基金规模达到910亿元,一年增加了200多亿元。三是目前158亿元按新的办法管理运营的年金基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从2006年第4季度开始由投资管理人进行投资的年金,3个月的经营收益率为9.6%。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预测——我国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估计能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正是因为企业年金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年金这一新兴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和职工退休后保持一定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07,(7):84-85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是指接受受托人的委托,根据受托人制定的投资策略和战略资产配置,为企业年金计划受益人的利益,采取资产组合方式对企业年金基金财产进行投资管理的专业机构。投资管理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的主要职责,投资管理人必须按照与受托人签订的投资管理合同,审慎地投资运作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为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寻 《辽宁经济》2009,(8):17-17
一、金融危机下国内外养老基金投资分析 自2007年中期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以后,全球股市主要指数都出现了20%以上的降幅,养老金所持权益类资产也大幅缩水。这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种养老资产损失了大约5.5万亿美元,其中,自愿性的“企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主要指企业补充保险,包括个人退休账户和养老保险合同资金)首当其冲,损失了大约5.2万亿美元,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即社保基金)由于将80%的养老基金都投资到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此受到的冲击及其损失很有限,只有大约1500多亿美元,全球主权养老基金(SFPs)缩水2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养老金积累不充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养老金不仅绝对规模小,而且与国家经济体量也不相符。相比之下,美国养老金总体规模已超过20万亿美元,超过GDP规模,人均养老金达到6万美金,而中国养老金总体规模不足5万亿人民币,不到GDP的十分之一,人均水平则更低,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养老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