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薪酬管理     
近几年,公司坚持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公司实际,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计时工资制、经营年薪制、期权激励、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多种分配形式。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职工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系统、规范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形成了适合公司生产科研经营特点的长效激励与即期激励相结合、多元化的薪酬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兼顾职工承受能力、企业现状和稳定的大局,逐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要互为基础和动力。只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而在分配体制上依然不能摆脱平均主义,就不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事制度改革成果最终也要付诸东流;只进行分配体制改革,没有合理的流动和竞争机制做依托,就会造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快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分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适应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改革分配制度势在必行1.现行分配制度的主要不足(1)员工收入水平的效益确定机制不健全现在企业员工的收入与经济效益缺乏紧密的联系。表现为企业间经济效益相差悬殊,而收入水平差距不大;企业内部效益好与效益差,收入区别不大。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员工收入上不去,没有激励,失去了进一步挖潜的动力;企业经…  相似文献   

4.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重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在分配理论上是个新的重大突破。这一新突破,为我们当前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5.
对煤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煤炭企业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通过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原有的平均主义虽有所克服 ,新的平均主义现象仍然严重 ,还存在着分配方式单一、缺乏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分配方式等弊端。这样 ,不仅压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也不利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发挥。因此 ,要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  相似文献   

6.
针对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企业分配制度应从五个方面进行改革:①搞好分配,必须以人为本;②关于重奖重罚措施的心理机制问题;③关于公平问题;④关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⑤关于分配办法的多样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绩效至上利益获取与工作业绩挂钩  漳泽电力推行内部市场运营机制,从改革分配、激励机制入手,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分配制度。公司总部与各分公司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发电厂的工资总额根据完成的电量、发电收入和构成内部电价费用的实际值下达,改变了以往电量完成多少、成本控制好坏与利益分配脱钩的现象,强化了经营业绩与利益获得的关系。  各分公司实施的分配制度体现效绩优先、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原则,人员收入与本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业绩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一绩效优先,引入绩效评价的分配机制,使职工的切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是分配的客观经济依据,而所有者对要素的合法产权是分配的法权依据;最终实现依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应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生产出来的价值,按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凭借合法产权参与分配,这两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我国新型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内容。  相似文献   

9.
宏观收入公平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微观激励机制是决定分配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因素.博弈实验证明,微观经济个体具有收入分配公平和行为动机公平两种偏好,二者都会直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从而也都会影响宏观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具体分析了微观经济个体的公平偏好对宏观收入公平分配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公平合理分配制度提供微观机制层次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经过多次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劳资分配主流依旧是按照经营管理、党群政工和技术管理三大职务类别按“职务、级别”的分配制度。国企员工提高个人待遇的努力方向通常是不断晋升职务级别。职务作为一种组织资源不可能无限增加。职务晋升激励与职务资源稀缺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矛盾,是当前众多国企决策者和人事组织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这为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尤其是为解决困扰国企因收入分配而导致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积极性不高、活力不够等难题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保证。因此 ,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 ,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内部分配新机制的探索摆在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工资分配是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的集中体现,能否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应当从更新观念、打破“三铁”入手,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以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分配对生产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现行的分配制度存在一些弊端,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首先抓住搞活分配这个链条,带动企业管理各项制度的改革。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这一辩证关系的原理,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方针,利用多种分配形式来全面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忠 《中国石化》2004,(3):26-27
如何将员工的劳动报酬同绩效挂钩,考核到人,分配兑现到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我们石化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处于市场前线的石化销售企业来说,加油站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是一个关系员工活力的基础性问题。近年来,许多销售企业在推进油站分配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讨会1月19日-20日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心主办。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升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本文系根据张东升的发言记录整理完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煤炭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平均主义倾向以及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明确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模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强化收入分配基础及配套工作等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公司从1996年起告别承包经营,实行资产经营,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但是,长期一贯制的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尤其是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已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海洋中生存与竞争的能力。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近一年来,建设公司坚持学邯钢,以成本为中心,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方法,实行了"按效益分配"、"按成本状况分配"、"按劳动实物量分配",在现代化管理实践中努力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名义工资进档案,实际收入看效益"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一、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建设公司是1984年由武钢四个基本建设单位合并而成的自营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分配制度基本沿袭了武钢主体厂矿的工资分配方法,人均月收入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最终结果,是要通过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国家在继续完善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分配办法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上,逐步推行了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 岗位技能工资制从其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看,较以往企业内部实行的分配制度,能更加全面反映和体现出企业不同岗位和不同技能员工间的劳动分配差异。但从目前全国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实践看,岗位技能工资制本身存在着由于过分强调岗位差异和技能差异对分配差异的影响,而相对忽视了企业员工实际劳动差异在分配差异上的具体体现之不足。为此,本文从劳动差异评价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劳动差异与劳动分配的基本关系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中员工的劳动收入,应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劳动贡献所支付的劳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