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是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依据物质的循环使用、能量的梯次利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建立适合的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管控模式,对企业集团提高煤电化多联产效益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必要性,提出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的管控思路及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重要性;针对垃圾焚烧烟气中的各种有害成分,介绍了对应的处理方法,着重对袋式除尘器、二口恶除装置等设备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区域中心城市地价的空间扩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凭借经济、科技、金融、流通、信息及文化等优势。起着促进和领导作用。中心城市对所在区域影响作用的实际承受者、实质上是规模不等、性质各异的城镇。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高层次的中心城市对低层次城市和城镇的综合作用。一般来说可分为集聚作用、中介作用和扩散作用、其中扩散作用是指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过分的集聚作用会削弱经济效益.只有通过资金、商品、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的向外扩散、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从中心城市对区域内其它城市地价的影响分析.由于城市之…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市发展是普遍被认可的非均衡发展模式之一,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带动作用。如果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具有孤立性,不仅没能把握长期发展机遇,而且难以发挥扩散效应,甚至对整个区域发展起到负作用。文章以非均衡发展角度从资源、贸易方面,对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在运行机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车库的特殊设计对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污染物扩散过程进行数值分析,有效地指导地下车库的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基础,城市产业及人口集聚产生的水污染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桎梏。为研究城市人口—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水污染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城市水污染系统模拟仿真模型,以2020年为基准年,《武汉市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30年)》规定的2030年COD排放量34.5万吨为目标,设置基准情景和3种政策控制情景,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城市COD污染量。结果表明:(1)城市COD总量主要受人口子系统和畜禽子系统影响,生活污水将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2)分别控制点源和面源子系统的污染源,城市COD污染量分别降低了8.47%和3.37%;(3)综合考虑所有污染源控制的情景才能达到规划控制目标,单目标情景都不能达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污染标准。  相似文献   

7.
受自然要素的限制及人为因素的引导,山地城市的发展普遍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多中心组团式”模式.以重庆这一典型的山地城市为例,在ENVI、ArcGIS和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揭示重庆市1988-2001年、2001-2010年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并结合自然、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了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988-2001年城市扩展主要以渝中区为核心,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交通线与河谷低平地带呈条带状扩展;2001-2010年则主要表现为外围组团的增长,形成多中心、组团式格局.重庆典型的山城、江城景观是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形成的自然基础,而人口增长、新区开发、城市规划、交通导向等因素是加速这一格局形成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从城市内外两方面构建智慧城市扩散影响模型,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对38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因素中,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均收入未对智慧城市扩散产生显著影响,城市性质和经济实力对智慧城市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城市外部因素中,城市间政府竞争和府际学习是智慧城市扩散发生的关键因素,但上级压力假设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包括1个政府和多个厂商的多个体模型,政府行为通过不同参数表现出来。在这些参数的作用下模型的演化结果具有差异,结论表明,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更新宣传、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必要的贸易壁垒在技术扩散的进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保障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为拟合京津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扩散与回流效应,利用2005-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以北京、天津为单核心或双核心的城市主导产业对外围城市关联产业以及高产值产业的扩散效应模型,分析得出3个结论:①首都对外围城市的回流效应导致外围城市产业发展低端化,并制约首都高端制造业发挥扩散效应;②首都与区域内中小型城市发展差距大,使第二大城市承接发展转移的中介功能得到提高,并通过与首要城市的连结促进承接发展转移的中介城市产业发展;③回流效应影响主导产业向外关联性拓展,导致外围城市产业发展仍需依托聚集经济,相同产业的大量集聚影响产业多样性,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此,建议通过提升外围城市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水平、加速主导产业升级以及强化第二大城市中介功能,提升城市间产业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夏飞 《大陆桥视野》2014,(4):107-108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高密度的建筑群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空气环境的现状,提出改进和提高空气监测技术,进而逐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应旭 《经济师》2012,(4):72-73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中心考察稀缺资源配置状况的学科。城市经济研究源自区位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城市经济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可以归结于城市经济的行政化集聚与扩散和市场化集聚与扩散。文章认为这两种路径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交替实施,需要关注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目前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几种污染物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CO2等的危害和成因分析,并从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强污染治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中心城市的规模变动引起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内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利用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8年的截面数据和2003—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规模变动呈现出U型特征;中心城市的分散型结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顺发  程和侠 《技术经济》2007,26(4):113-115
中心城市作为所属区域的经济中心,与一般城市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城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朱琼  高宝俊 《技术经济》2010,29(6):6-10
区别于现有创新扩散模型,本文提出的基于multi-agent仿真方法的模型,考虑了个体异质性及移动性的特征。模型认为个体在决策是否接受一项创新产品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衡量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二是衡量周围与其相联结的社会网络中人群的影响。模型用NetLogo仿真软件运行,其仿真结果论证了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时应适当加大广告强度,而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可以适当降低广告强度。同时,本文也讨论了人口密集度、产品特性和个体的社会影响阈值等因素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超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72-173
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三个古典模式中,哈里斯(Harris)和乌尔曼(Ullman)提出的多核心理论以其对现代城市较强的解释力而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和深化。该模型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和次中心间的空隙将会被完全利用,但是对这种空隙进行填充的微观机制是什么?从投标租金曲线的基本原理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选择角度来分析其内在机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1998-2004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综合简化型模型,研究了3种大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3种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氧化硫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N型曲线,与多数研究结果不相符;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和环境政策强度四个解释变量总体上对3个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并包含明确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合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学说构建了扩散回流和市场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使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169个市县数据对2000年至2007年的各市县非农业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联立方程估计表明,虽然各级市县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和地方要素,但是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省会和地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下级市县有显著的回流效应,而下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对位于市场中心的上级城市有明显的市场区增长作用,同级市县经济增长有互相促进作用。本文最后简要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行业比较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大城市内部扩散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县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处于发展严重不足的阶段。从影响因子的计量比较看,第二产业发展规模、政府干预、土地成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而城市化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则相对分散。具体来说,第二产业规模是生产性服务业由中心区向郊区集聚的最大促进因素,政府规模则会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向郊区的扩散,土地成本则因为行业不同产生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如城市土地成本上升,将有助于金融业向郊区县的扩散发展;但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而言,只会放慢其向郊区县扩散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