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江 《大陆桥视野》2014,(24):14-15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创造经济效益、发展城市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中,具体应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民意愿、历史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现实需要与留有余地的关系,并以城市“品牌”开路进行资源整合,进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冲出重围 展现新貌 保护历史文化是长春市建设现代文化分。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都继承历史,创造当代,贡献未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均具有多方面的保护价值,但保护却存在多种阻力和误识;须在思想上、制度上来一个“保护复兴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城市历史文化为人类做出新的划时代的贡献。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和储存着的能源。城市历史文化是财富,而不是包袱。“保护”适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娄子丹 《江南论坛》2012,(12):33-35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根脉,是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打造魅力无锡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今天,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促进魅力无锡建设,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笔者近日到浙江绍兴调研,就学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绍兴模式”,开发利用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5.
郝凯 《生产力研究》2012,(6):108-110,113
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蒙元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彰显地区民族特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要新陈代谢,改造更新是必需的,在多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历史街区也越来越凸显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的碰撞,既要保护,也要让文化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以和谐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城市,一个人,都是不可以没有记忆的。我们国家历史悠久,留下各类历史遗产不计其数,这些历史遗产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城市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如何遵循城市历史的固有脉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使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城市,使城市的历史文化转变成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的识别性,是当前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比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分析,结合与萨尔茨堡具有同样山水特征和悠久历史的修水县的研究,分析历史文化的传承之于城市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构成的要素、含义及构成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近百年来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情况。并以清河坊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现阶段杭州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状况,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这段话表明总书记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  相似文献   

10.
杨雨晴 《城市建设》2011,(1):317-318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与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产生一定摩擦,笔者就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煜 《发展研究》2004,(10):72-73
历史建筑遗存对于一个城市是不可再生的财富,是城市的名片。试想,若北京没了故宫,没了四合院、胡同.拉萨没了布达拉宫,苏州没了园林,这些城市还有生命力吗?这些老建筑不仅有珍贵的文化价值,而且有现实的社会、经济价值,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实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老建筑蕴含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科技水平的信息.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的历史,如果老建筑消失了,城市就索然无味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市,有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对其保护与开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旧城地段的建设开发的高潮.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中的住房、能源、交通、通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挑战.出于对商业经济的考虑,出现了历史街区被拆、传统文化风貌被毁、人文环境破坏、文物受损的事件.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出现了许多对街道历史文化的保护,但保护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宽窄巷子例子,谈谈对城市建设中街道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对于厦门城市转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领跑全省领跑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需要历史积淀.厦门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成就瞩目,但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创新对策:要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名城自信、名城自觉和名城自律;要认真遵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要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文化内涵,充分保护文化生态资源代际平衡.  相似文献   

14.
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探讨.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所辖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特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工业遗产,弘扬传统工业文化,是辽宁进行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千年运河历史,给宿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目前,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宿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需要深入研究宿迁大运河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宿迁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宿迁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城市特色的保护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对处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市.目前,拉萨城市步入快速发展期,然而城市在建设管理中忽视城市的历史和文明,城市特色渐趋缺失.文章从拉萨老城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老城特色袁退的机制.研究结果从几个主要方面阐述对拉萨城市特色保护的具体措施,突出保护民居建筑对保护城市特色的重要性,以探讨现实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城市特色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田继忠 《经济论坛》2011,(11):134-136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据笔者对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洛阳、武汉、广州、长沙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古城的粗略调查,古建筑保护现状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矿业城市——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以矿为本,城随矿建”的城镇格局和矿业遗产现状,结合焦作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提出将塑造城市特色空间与矿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以矿业遗产保护为手段,整合自然环境、城镇格局、历史文化、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等要素,确定多层次的规划路径和具有落地性的设计策略,对于焦作以及其他亟待城市转型的矿业城市在城市特色、景观规划和矿业遗产保护方面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阐述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结合柳州的地域文化特征,提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继承、延续与发展的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