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银行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十分发达。新加坡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加速走向开放的今天,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加坡的银行监管对推动其银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要归功于其完善的监管框架、有选择的市场准入政策、科学的监管理念、高超的监管技术等等。从对新加坡银行监管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一系列有利于发挥监管职能和提高监管效率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区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加坡曾多次拒绝国际商业银行在新设点的申请,从而免受了国际商业银行倒闭的牵连。新加坡对外资银行严格的审批、监管措施和手段,可为我国引进和管理外资银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卡》2009,(2):76-76
2008年12月9日,中国银联与新加坡大华银行在新加坡举行银联标准信用卡发行仪式,宣告大华银行在新加坡正式发行银联标准白金信用卡。据悉,这款白金信用卡主要面向经常到访中国的新加坡人,为他们在中国的公务、商旅和留学等活动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  相似文献   

6.
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长期偏低,在《银行家》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资本充足率最低的25家银行中,7家为中国的银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所有本地注册认可机构的资本充足率2001—2003年分别为16.5%,15.70%、15.3%,新加坡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也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立于1993年9月9日,是中国工商银行最早的境外营业机构。2003年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批发银行执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依托中国工商银行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科技平台和密集的网络机构,利用新加坡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营商环境优势,新加坡分行秉承服务客户、积极开拓的经营理念,业务品种逐渐丰富、资产规模适度增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薇 《时代金融》2007,(9):9-50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world needs banking but not banks(这个世界需要银行服务而非银行本身)”。他的话曾一度引起过不小的争论,也引出了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继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高科技产物出现之后,人们是否会逐渐抛弃物理形态的银行营业网点而转向更为高效便捷的虚拟银行?传统的银行网点是否会消亡?如果银行能够继续顽强生存的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到来了。这个新的经济时代中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基础、全球一体化为背景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具有高科技、低风险、全球一体化、直接经济等特征,它所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在这一革命性时代到来的时候,伴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革新与进步,将使各家银行面临空前的激烈竞争,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国际银行界的发展生机勃勃,气象万千,表现出许多值得注意的新特点、新走向。 一、未来银行的模式态势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  相似文献   

10.
杨薇 《云南金融》2007,(9):49-50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world needs banking but not banks(这个世界需要银行服务而非银行本身)”。他的话曾一度引起过不小的争论,也引出了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继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高科技产物出现之后,人们是否会逐渐抛弃物理形态的银行营业网点而转向更为高效便捷的虚拟银行?传统的银行网点是否会消亡?如果银行能够继续顽强生存的话,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才能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或者说如何评价一家银行是否已经较好地构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笔者近期赴新加坡专门走访了大华银行、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等资深专家,并实地观察了这些银行在新加坡的机构,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入手,走“四化”之路,即实现风险管理的“流程化、合规化、电子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银行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顺永 《新金融》2003,(11):36-38
新加坡对于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主要见诸于<公司法>、<银行法>和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s of Singapore,ICPAS)的会计准则(Statem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AS)中.此外,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SES)上市的银行还遵循SES上市规则的相关披露要求.不过,新加坡公司法允许银行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许可,对财务报表的披露格式和披露内容在某些方面作适当修正和给予披露豁免.最初披露豁免的规定涉及5个方面,但随着银行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提升银行信息披露标准,部分豁免条款在实践中业已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建国 《中国金融》1997,(11):38-40
香港的《银行营运守则》———关于银行与客户关系的指导性文件李建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银行机构的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全世界最大1000家银行中,有400余家银行以不同形式在港营业,其中获得香港银行监管当局发给持牌银行执照的有185家。银行竞争日趋白...  相似文献   

14.
泛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北部湾海域的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西部、广西南部沿海,以及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地处北部湾畔的广西“4+2”:即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南宁市,加上紧邻珠三角的制造业基地玉林市和通往中南半岛陆路主通道的崇左市。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国内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飞速发展,新加坡元日趋坚挺。此后,新加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新加坡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新加坡政局的稳定、外汇交易制度充分自由化以及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包括税收减免)等有利条件,促进新加坡金融日益发达,并发展成为国际五大金融中心之一。这得益于该国相当健全而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介绍新加坡的现行银行监管模式。一、银行监管体系(一)监管机构。新加坡政府于1971年1月l目设立金融管理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相似文献   

16.
国际银行并购浪潮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银行业并购呈现出大型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世界出现更多的金融面货公司,这些金融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将更加全面。在这种竞争面前,任何国家特别是实行分业经营模式的国家必须从金融监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以顺应这种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7.
国内银行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行国际化历史来看.世界跨国银行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30年代,以英国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殖民地国家为主,属殖民帝国银行的全球化,跨国银行被称为殖民银行: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结束于80年代,以美国和日本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全球化;第三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西班牙等欧洲银行为主.扩张区域集中于拉美、中东欧等新兴经济区,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也积极对外扩张.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一年一届的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年会在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美丽故乡——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本届年会在形式上与往年相同,分为会议(SIBOS,SWIFT International Banking Operation Symposium)和展览两部分。今年年会主题为“变革”。参会代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800多名金融界人士(包括高级行政主管、高级技术主管及金融专家等)和200多家从事金融业务产品服务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排名看中外银行竞争力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世界1000家银行的最新排名。本文从近两年《银行家》杂志的排名入手,简略分析银行竞争力。分析认为:从国际看,体现出强者更强的趋势.世界前50位的银行中只有三家新银行进入;从我国看,我国银行整体实力下降,中资银行没有一家进入前10强。从比较看,我国银行的问题依然是经营业绩低下.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唐旭  王丹 《中国金融》1993,(3):51-53
银行国际化的发展银行国际化从70年代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这一时期,世界的大银行都致力于在世界各大洲、各个国家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行以及附属的金融机构,甚至建立非金融性质的分支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英国《银行家》杂志1992年2月公布了按海外业务量排列的当今跨国银行业强手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其海外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