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解决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让世界和我国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传统会计计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战略,一种能很好满足社会的需要,能使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计量模式绿色会计呼之欲出.文章旨在阐明循环经济模式下,采用绿色会计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解决传统会计不能完全对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问题,让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常城  李慧 《北方经济》2006,(19):56-5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不断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上前台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进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各国必然的战略选择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这一战略发展模式,是21世纪世界各国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然的战略选择。第一、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经济形态。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使…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是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这是一项十分正确而及时的重大战略决策.循环经济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重构经济运行,以恢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进入21世纪,走向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也是我国转型发展期国民经济政策体系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常城  李慧 《北方经济》2006,(10):56-5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绿色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不断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注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进。使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列成为21世纪经济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开始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些政策中去.我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制定了促进清洁生产的相关法规,有数百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在城市,已创建了24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农村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建立起了137个生态示范县(市、区);此外,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广西贵港和广东南海创建了2个生态工业园区.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就是要把此前已取得成功经验的诸如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措施整合起来,成为一套系统的工程,并用它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的结构和布局,指导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共赢".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科学发展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的清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理念,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其重要标志有两点:一是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国策;二是2005年国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确立了包括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在内的十三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因此,可以说,循环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试图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新构建经济系统,努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经济系统被和谐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倪震 《浙江经济》2006,(15):48-4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的提高,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不仅受到社会宏观循环经济建设的影响,也在循环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不仅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力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相比,面临着如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独有要求这1崭新课题.因此提升循环经济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加强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代替,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如同上个世纪末的“可持续发展”一词一样,曾几何时还那么陌生,那么虚幻。可如今,已由少数领导、专家的“精英”意识扩大为广大干部的群体意识,已由倡导示范试点成为一个能实实在在地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在贯彻党的十六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热点问题。这是历史的必然。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正是顺势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梧州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以科学发展观和创新驱动战略为指导,计划用五年时间,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经济、城市生活、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全方位协调发展,示范带动辐射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循环、低碳的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根据广西梧州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产业规划,本文研究了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是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这是一项十分正确而及时的重大战略决策。循环经济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重构经济运行,以恢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进入21 世纪,走向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也是我国转型发展期国民经济政策体系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宁波经济》2004,(2):24-25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自从9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梅村 《上海经济》2002,(6):27-29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试图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努力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经济系统被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至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由传统经济向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