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闻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孔子提倡的大同,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社会,上述这段话树立在各国孔子像前。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如老年社保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重视希望工程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孔子推行以礼为制,以仁德治国,实现大同之治,因此他主张实行贤能教育,培养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2.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孔子德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的、深层次的联系,最后总结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方和西方“轴心时代”的开创者,在道德学说上分别提出了“仁”和“善”。其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表现在:道德价值的确立,道德普遍性的发现及道德神圣性的高扬。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生成于他所面对的动荡而穷困的社会境遇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生活实践,其实质就是在清苦、压力或穷困的生存境遇中追求仁爱、正义、道德等精神世界所得到的心灵上的满足与升华,“君子固穷”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启示大学生--在清苦的学习生活、交往行为以及困境、压力中追求快乐人生境界,确立理想信念,追求仁爱、道德等精神快乐,弃绝消费主义等享乐主义快乐观。  相似文献   

7.
“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将“仁”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倡导“仁”与“礼”的内外统一,强调“忠恕之道”的践履。这些思想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施教过程中,要贯穿“爱”以明规范,明规范以张扬爱,教育学生践“忠恕”以修身。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表明,他在"人性论"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构成复杂,包括"为仁"所代表的道德要求、"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性和"违仁"所代表的反道德成分。因此,他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但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几多几少”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应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思想预测的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这四个方面入手,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孔子仁学的核心为“人”,儒家的人文关怀在《论语》中通过处世、教育原则、为政等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儒家创始人孔丘和墨家创始人墨翟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与墨家都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和墨子在教育作用上都肯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服务,都认为人性可变,环境和教育能影响和改变人性。孔子提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治术人才。墨家主张培养“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在教育内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对象以及对待古代文化典籍等方面,孔子和墨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印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之中。包括:抱定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理想,一生矢志于教育事业;恪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最大追求;坚信办好学校,必须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竭虑;思想开明,顺应时代潮流,为社会进步培养人才;倡导爱国强身,鼓励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等。对其进行梳理研究,既可以认识张印通的心路历程和教育家品质,同时可以从中领悟教育的本义,为今天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十分注重礼的民族,在中华大地酝酿数千年的文化中,讲礼仪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尤为必要。一礼仪的含义简单地说.“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互相尊重,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三利”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而孔子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学专家,他和盂子、苟子都非常重视利,他们把礼仪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之—。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孟…  相似文献   

15.
挑战与对策: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是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环境之一。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如何避免网络环境对教育对象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全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迎接挑战,正确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和把握网络环境的育人特点,内外兼施,三管齐下:一是加强法律,依靠其强制性的导向作用克服网络环境在育人过程中的自发消极因素;二是依靠现代全新技术作为网络明建设的客观基础和技术支撑,管住“源头”和“过滤”不良信息;三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心信念,达到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几千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说不时溅起几朵“智德相分”思维浪花,然而.以“德”为本、以“智”为用,“仁智合一”、作用一源的儒学人格发展模式,在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却从未动摇过。从孔子“三达德”到盂子“仁且智”,从清代思想家戴震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都一以贯之地承袭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摄“智”人“仁”、“智德合一”思想脉络。“智”以养一位”,“德”能显“智”;“智”及“仁”守,“德”失“智”亡。“德”是本、是体、是里,故曰:一仁者安仁”;“智”为末、为用、为表,故日:“智者利…  相似文献   

17.
思想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作用是“影响”,不是“管理”和“控制”.不能用政治教育的“统一”化的标准来衡量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而只能用“近朱者赤”的评价标准作为度量衡。“近朱者赤”的评价途径主要有:一看其思想是否被教育者感化:二看其行为是否受施教者的影响;三看其是否有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身是一项社会事业,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造就“能够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的一代,使教学同生产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成员。”针对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经济状况,他提出没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经济建设任务是不能实现的,要发展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列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党的十五大把科教兴国列为我国重要战略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有其核心,核心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指出:“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迎刃而角。”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欠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主题欠突出。胡棉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们青年中思想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析手法形形色色,说到底也都是企图动摇和改变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据的就是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对邓小平理论教育,从理论和初中的结合上帮助青年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规,使他伫牢固树立爱国主义1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可见,当前抓停顿 理信念教育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其他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在青年学生的教育整体部署上要遵循“核心联动”规律,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相似文献   

20.
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各层面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资助体系也逐步健全,但是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与鄙薄。感恩是对"他爱"的一种道德回应,它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将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载体来强化感恩意识,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并摆脱资助过程中的伦理困境,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