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认为,准确界定坦白、一般供认、自首和立功的区别,对犯罪人是否构成坦白提供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引导犯罪人如实交代案情,节约司法资源和成本.  相似文献   

2.
时效制度的本质,是对国家向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和刑罚执行权的限制.其出发点在于为刑事法律所力不能及、处于刑罚真空中的犯罪人设置的一种补救性措施,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犯罪人的合法权益较好的契合.而我国现行追诉时效制度规定的诸多不完善,造成了刑法价值实现上的部分减损.要实现追诉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我们有必要在研究追诉时效制度价值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的内在根据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上有着较大的比例,而且犯罪人也逐渐趋于低龄化,这也是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竭力体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宽容与关怀。这一制度并未达到最初的立法目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  相似文献   

4.
黎亚薇 《经济师》2015,(5):87-88
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作为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现有的立法中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尚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借鉴域外相关国家的立法经验,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于有效地遏制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格刑法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刑法理论,其最初的来源是毕克迈耶提出的人格责任理论,核心之处在于追究犯罪人的责任的依据是犯罪人的客观危害行为及犯罪危险性危险人格.人格刑法学理论对于刑事诉讼法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涉及犯罪人的人格形成过程的社会调查制度,尚有改进的空间,可以在参考人格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完善,如适用对象、调查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缺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来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其一,如果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侦破,无法确定犯罪人,那么受害人则难以落实具体的索赔对象;  相似文献   

7.
梅锦 《江南论坛》2015,(4):41-43
对涉案未成年犯罪人进行人格调查,是我国刑法学界近年来所探讨的热点问题.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颁行,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人格调查在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中的地位.但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十分概括、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未作明确的说明,以致司法实践中“乱象丛生”.实务中的困惑,呼唤着理论部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3.16”爆炸案件发生后,市政府积极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处理之前,有关部门领导、法律工作对善后处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论证。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犯罪人是赔偿主体,政府、企业没有法定赔偿义务。但是为了帮助遇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采取了积极的救助措施:向遇难家属发放救助费、向受家家庭发放家庭财产损失补贴费及临时过渡的搬家补贴费、租房补贴等。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没有具体法律规定,实施起来遇到的问题也很多。笔想如果建立一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对依法不能从刑事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由国家进行被偿,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索的过程中看到了李玉华发表在2000年第1期《政法论坛》的“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一,该对刑事被害人经济性利益获得补救的途径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9.
韩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93-294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新中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修正案首次在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要"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说明,从2003年开始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正式确立为一种法律制度。然而这个新的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未成年犯罪自身的特点,对待未成年犯罪一直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实践中未成年犯罪人大多被判处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重要执行程序,对于帮助未成年人改掉恶习,重新做人以及节约司法成本,预防再次犯罪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中有两种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通过法律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式制度通过意识形态、道德潜规则等发挥作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管理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以不同的形式,对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的管制作用.我国环境管理亟需建立正式管理制度与非正式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