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高职贫困生的录取就读比例也在逐年递增,我国高校目前已建立有"奖、助、贷、勤、免、减、补"等多位一体的救助体系。以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7年高职学生符合评定奖助学金的人数为5 071人,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定人数为1 132人,所占比例为22.3%,2018年,符合评定奖助学金的人人数为5 869人,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定人数为1 426人,所占比例为24.3%,2019年已提高至30%以上。随着教育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资助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发钱"上,而应是在助人的过程中发挥育人的功能,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在于资助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意识、技能所实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亚洲  向平 《企业导报》2011,(16):37-38
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中,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资助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高校目前奖助工作的现状,指出当前助学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弊端,提出了在高校资助体系中实行"以奖代助",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以更合理有效的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公正性与导向性。  相似文献   

3.
徐勃  周睿 《价值工程》2019,38(12):164-166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和国家助学金的认定作为国家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效率与公平。当前的贫困生助学金分配政策存在部分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助学金分配的不公平,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国家助学金综合评价量值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高校助学金资助体系自执行以来,大大改善了广大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然而伴随着资助覆盖面的扩大,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不仅给大学生评定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和个人捐助设立的助学金该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而更好的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是文章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比例占在校生人数的 20%~25%,数量如此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受到了各级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了各项落实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以及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的管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系列配套文件,国家从政策支持、财政补助等层面给予扶持,而社会通过舆论导向、人文关怀等层面给予支持,学校从政策落实、教育引导层面上给予帮助,已经建立起国家财政主导、社会资助补充、学校资金分配到位的三级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为在校的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求学的机会。作为资助政策之一的国家助学金制度,旨在运用经济的手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健康的发展。国家助学金工作自开展以来,对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和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的加大,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国家助学金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其中存在各种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大连交通大学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学生资助体系,以激励贫困生自强成才为目标,以奖学金为主要手段,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采取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等措施,全面推进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贫困生教育资助机制现已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它不仅关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贫困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贫困生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奖(奖学金)、助(助学金)、贷(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补(特殊困难补助)、减(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救助体系,为帮助广大贫困学生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及其运行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还不能有效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经过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减"等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特别是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实际操作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高度重视,独立学院也被逐步纳入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奖、勤、助、贷、补、减及社会捐助等项目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学校教育提供较大帮助,但单纯的资金支持只能帮助贫困大学生缓解生活中的经济困难,却无法深入解决心理、能力贫困问题.如何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在心理健康、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感恩诚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在当下独立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立足独立学院现行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探索如何开展能力培养,更好的帮助贫困大学生阳光成长,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的使用包括申请、评审及监督3个环节,它的合理分配使用直接关系到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助学金申请、评审及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佳  方兴 《教育财会研究》2021,32(5):70-74,78
新时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下,能否满足大学生资助需求,成为评价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成效的主要依据.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日益强烈的"上好学"资助需求,现有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却愈发暴露出"学业帮扶资助"与"自我提升资助"不足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围绕大学生"上好学"需求来完善已有资助体系,增加资助供给主体、扩大资助供给对象、新设资助供给项目.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制度是高校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体现了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但当前高校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大多采取传统的定性的方式,这种缺乏客观量化指标的评定体系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因此,构建一种客观性的量化指标评定体系,促使有限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就成为当前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引导学生适应学院生活,学院管理方式,对学生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规范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丰富课外生活和正确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校园、培养独立、自主、自强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自二战后开始建立,数十年的发展使其形成了目标多样、 种类齐全、 行之有效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学生资助在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介绍美国高校学生资助理念形成及转变,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资助体系、 方式为基础,分析该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加强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对该校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对目前国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本文通过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和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团组织及其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的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己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示范型高职院校,在推进社团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价值工程》2013,(36):265-266
职业学校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校内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认定机制不合理、学生依赖性强、学校缺少德育引导等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需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和改善,本文从完善学生助学体系、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和拓展资助途径等方面进行资助管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财会通讯》2007,(8):128-128
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07]84号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助学金)的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石慧 《价值工程》2014,(22):255-256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党知教育的内容、现实需求及如何建构党知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践体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