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资本,不是高管,而是在关键现场是否有能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员工。如今被奉为日本经营之圣、一手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在他年轻的时候,灾难好像一直垂青于他。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当洛佩斯在家乡卡纳里奥经营自己的古董店生意时,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店址偏僻导致生意冷清难做.在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巴西中部小城里,来买他古董的人寥寥无几.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把小店关门的时候,朋友建议他到网上找找机会.抱着试一下的心理,他与一家网络拍卖公司签订了协议,把自己店中的商品挂到该公司的网页上.  相似文献   

3.
小好 《企业文化》2010,(6):45-46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话电报公司(KDDI),日本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相似文献   

4.
刘文瑞 《新远见》2012,(2):93-96
稻盛和夫的管理与众不同.如果不是他创立过两家五百强公司.如果不是他取得的经营实效,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样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能够成为经营公司的大家。尤其是稻盛和夫自己.本来只是个技术人才,沉迷在新型陶瓷的研发中,在创业之初根本不懂经营与管理,看不懂会计报表,不会进行商业谈判.不了解组织原理和领导理论,不懂得如何激励与控制.没有营销技能。这样的人开公司,多数人会有疑问的。不要以为技术高手开公司就能成功.那种靠某个发明的聪明人办企业栽倒的人太多了,乔布斯和盖茨是罕见的低概率案例,常态并不如此。所以.人们对稻盛的成功,往往看作奇迹,然而奇迹确实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我从商后,有两位日本人对我在培养人才和企业经营方面的影响很大,一位是已经过世的大松博文;一位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年龄最小且唯一在世的著名企业家,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办者.  相似文献   

6.
稻盛和夫是与松下幸之助等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他一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与第二电信电话公司都闻名遐迩。稻盛和夫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原因,不仅因为他成功创办了两家大企业,更因为他是一个有名的哲学家,恰当地说,他是一位企业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经常会有人问魏雪选择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我说他一定是比我智慧,因为我不可能找一个智商比我低的人;另外,他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我要求的两个条件,刚好李总就符合这两个条件."在魏雪的眼里,李东生是一个既重视传统又对国际商道有所了解的丈夫.  相似文献   

8.
凌云 《中国城乡桥》2002,(10):31-34
找经销商,损失几十万,欲哭无泪 托尼是某化妆品企业的销售主管,负责山西市场的开拓.根据公司的一贯做法,开拓新市场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先找经销商.由于托尼所在企业的产品在外埠市场没有一点知名度,托尼跑了大半个月,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点经销意愿的经销商,托尼就像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了就不放手.  相似文献   

9.
鹤怀 《英才》2010,(3):131-131
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文化,家里没人督促、辅导他读书。小学考初中他连续两年落第。高中毕业,第一志愿没考上,只进了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的就职考试又屡屡受挫。在痛苦焦急之余,他甚至产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管理心得     
《中外管理》2009,(12):12-12
《喜听稻盛和夫与张瑞敏谈当今企业之本》——2009年11月刊 建议在名利场上追逐的企业家们都来看看这篇文章,学习这些"大家"的思想。稻盛和夫作为一个经营专业的外行人,本着"正确做人"的哲学思想,将这种理念渗透到他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梁平  李燕 《上海企业》2006,(Z1):52-54
一日,与朋友闲聊,交谈中,他一口一个"工作累",一口一个"压力大",整个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让人好生同情.细问才知道,他时刻被一条鞭子抽着,而这条鞭子,就是他所供职公司实施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他说,这个制度已经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了,如果自己不努力做,不多创造业绩,也许下次该走的,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板对我说,他的公司这几年没有得到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他的产品是好的,市场也不错,客户也认可,但就是自己的员工不争气.好几年了,公司的规模还是在几千万徘徊.为了打破僵局,他正请一家猎头公司帮他寻找管理人才.他请我判断一下他的想法是否可行:他要找一个总经理,这样自己就可以放权了.还要找一个懂销售的副总,这样销售就能上去了.此外,还要找一个懂生产的副总,这样生产上的麻烦事就不用自己管了.这个老总深信,只要找到了这几个人,他的几个大问题就能解决了,他的公司就能再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上海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程亮,2008年他本想拿着过去导片的钱创办一个不同于开心网的社区交友网站. 一天夜里开心网的一个小兄弟上来跟他说,都经济不景气了,干脆开一个掮客网得了,现在整天有失业的朋友央他帮忙找工作.程亮一听,立即中招,当即打电话给设计师,要求设计模块重改,"决定做一个在不景气时代背景下抱团取暖的网站,记录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4.
化肥厂也曾风光过,不但奖金福利可观,而且"社会地位"也不低,谁家在农村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呢?化肥紧俏的年头,在化肥厂工作,就少不了有人要找你帮忙.二叔一家五口都在化肥厂里工作,他和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和女儿.  相似文献   

15.
假证风波     
表弟阿丰来这里找工作,临时住在我家里。工作不好找,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了一个星期还没有着落。后来总算有了一点眉目,有一家公司初步确定聘用他,让他回来等通知。阿丰告诉我,他很喜欢那份工作,他的条件也很适合在那里工作,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面试也给经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来是十拿九稳了。哪知过了几天,我接到那家公司打来电话,说他们不能聘用阿丰,原因是他们去公安局核对过,他的身份证是假的。阿丰回来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有一天把身份证丢了,后来就花了100多块钱找人办了个假证。没有身份证没法找工作,假证一查准露馅,这是没  相似文献   

16.
他出身于豪门,父亲是数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己坦言"除了上学,我都在玩游戏";他大学只读了一年多就退学,只因想专门投入游戏中。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却造就了一个"游戏"的  相似文献   

17.
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并称日本"经营四圣".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52岁创办KDDI(目前为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并将两家公司都发展成为全球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18.
如今市面上介绍稻盛和夫经营之道的出版物虽说不少,却大多经过了加工过滤,多了一丝说教,而少了那份现场讲演或对话的鲜活感.幸运的是,稻盛和夫又有一本新书在中国出版.这本《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是稻盛与比他年轻整整一代人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的对话录,叙述轻松自然,给人以很强的在场感,正好弥补了上述缺憾.尽管一路读来毫不费劲,这本书的信息量却不小,读罢此书,不仅能了解稻盛身上“圣”的一面,还能通过其本人之口,了解他何以如此. 说起稻盛和夫与山中伸弥这两位对话者人生最初的交集,还要追溯到2004年.山中获得了稻盛财团在研究经费上的资助,得以继续开展当时尚处前沿且不被人看好的干细胞研究.稻盛财团设立于1984年,是稻盛和夫以200亿日元创立的一个研究资助基金,今天基金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800亿日元.稻盛还采纳日本学术界人士的建议,设立了“京都奖”,专门奖掖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有“日本诺贝尔奖”乃至“亚洲诺贝尔奖”之称.山中伸弥在2010年也获得了此奖,由此奠定了两人的友谊基础,也为这本对话录的出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引子林希在200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商旅服务方面的工作.尤其是他在N公司的5年之久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渠道销售经验.不过,因为公司晋升制度的不完善,林希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职务上的晋升.于是他在加紧业务学习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到各大人才招聘机构登记了自己的资料,并精心准备了一份相当漂亮的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10月,当地一家新成立的商旅服务公司L公司找到了林希,L公司十分欣赏和看重林希的才华及其销售经验,遂以丰厚的薪酬条件聘用他担任机票销售经理,久经沙场的林希到了新公司自然是游刃有余,业绩进步飞快.  相似文献   

20.
存折里躺着10万元人民币,杭州市民张鑫充满了烦恼。 三年前,大学毕业生张鑫从北京来到杭州,在西湖边走了一圈,觉得实在太美了,就舍不得走,决意要"创业在杭州"。当时,他随意找个地方和别人合租了个中套,一个月花了500元钱。可是,最近两年来他一直就为"住在杭州"苦恼了--尽管工资也涨得算快了,但怎么涨,也赶不上杭州房价上涨的速度了。他说:杭州的房价是兔子,可工资却是乌龟,而且这个兔子就是不打盹啊,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