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生态屏障是城市生态的生命线,是城市全方位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是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区域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现实所需和必然要求。宁波重大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是构筑"四屏五廊多区"的市域重大生态屏障体系,推进"四屏"建设和功能提升,治理优化五大生态走廊,加快建设城乡生态功能区块,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2.
赵冬青  王伟 《发展》2014,(6):23-24
正甘肃太子山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是2012年1月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生态功能区不仅是临夏、甘南两州的自然生态屏障,也是建设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太子山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意义重大太子山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对我省加快转型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是:环境权益立法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程度较低;环保组织自身能力弱,规模小,影响力有限。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环保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段翠清 《发展》2023,(6):10-11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美丽甘肃建设,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新征程上,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美丽甘肃”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以牺牲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生态文明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我国多地已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我国应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转变政府和公众思想观念,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以及甘肃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民族地区21个县(市)进行评价,从而为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发展能力以及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天然草场的保护、人均经济增长能力的增强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地处甘南高原地区的县(市)生态承载力普遍较弱,以甘南州的玛曲、碌曲、迭部最为脆弱。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 《发展》2022,(4):12-1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调研视察时均专门作出指示。西部生态安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尤其是西北持续干旱荒漠化危及华北地区,也危及“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关键在西北。本文就如何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金芳 《发展》2022,(3):49-52
<正>甘肃是黄河、长江上游,以及河西内陆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和生态屏障,水利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是甘肃的基本省情。兴陇之要,其枢在水。甘肃水安全事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十四五”时期,全省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成就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甘肃水利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内部挑战,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伟 《发展》2012,(6):91-92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甘肃省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甘肃向来是我国经略西北和沟通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战略和区域位置尤为突出.古代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过为人称道的时期,也有让人遗忘的时段.当下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再度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从国家使命和自身实际出发,立足生态屏障、战略后方、交通枢纽和资源大省的优势与角色定位,转换发展模式,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以生态经济为主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战略支点,打造黄金通道;以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为亮点,重塑甘肃文化形象.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方案,加快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步伐,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李海霞 《发展》2014,(9):89-90
笔者从构筑全国生态安全屏障与地方现实利益和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两个方面,思考对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2005—2013年开展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虽然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成效,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生态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移民"留不住、难致富"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此,论文建议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推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逐步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并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动态平衡。同时建立生态移民的多元途径,健全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汤文华  段艳丰 《特区经济》2014,(12):120-12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困境应运而生。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消解我国生态困境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和公众参与建设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重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课题组 《发展》2021,(3):20-25
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系发源地,同时又是全国水资源缺乏和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做好水资源保护及综合高效利用,对甘肃省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水资源短缺对甘肃人口聚集、城市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是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赖于生态屏障状况。生态屏障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实现粮食安全这个长期战略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客观要求,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关系到国家的粮食保障和生态安全。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对传统的耕地保护模式进行变革,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耕地保护模式,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公众参与概念的提出和特点、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原因、公众参与耕地保护原则和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运行机制分析方面对公众参与式耕地保护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而生态环境安全是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长江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了实现生态涵养、绿色发展,文章分析了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以突出生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离不开公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和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型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新的文明形式之一.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技术保障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支撑手段,公众参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公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安树伟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12-117
三峡库区地处三峡水库周边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敏感区域。目前,三峡库区主体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但是库区后续发展将面临着一些特殊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生态屏障功能亟待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消落区治理、污染物排放导致库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库区移民与水土流失问题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未来三峡库区发展的方向是: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大力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支持库区产业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把库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保障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