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民宿已被广泛推广,目前国内已有超过80万的乡村民宿,且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更愉快、更系统地接近与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为了进一步地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工作人员应合理地应用新媒体营销力量,在多元化平台的影响下,实现民宿文化的升级,表现出乡村旅游民宿的品牌、特点、优势,再借助互联网营销思维创新乡村旅游和民宿的实践方式,实现乡村民宿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的乡村旅游民宿创新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商》2015,(41)
台湾民宿产业带动了台湾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贵州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猛,可以借鉴台湾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及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海南位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拥有独特的热带田园风光。近几年海南乡村旅游逐渐发展,已然成为海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海南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从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乡村民宿进行了分析,认为乡村民宿为是环境友好型住宿类型,还能促进乡村建设。对海南乡村民宿发展的趋势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为海南乡村民宿的逐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重要的一部分,但因为缺乏经验和专业人才、投入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民宿发展缓慢。再加之南方沿海省份产业转型和升级使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本地,因此本文基于农民就业转型的背景及民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浏阳市达浒镇为例,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建设特色民宿、做好民宿开发统筹、加强对农民就业的指导等相关对策,为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旅游时代,个性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之一。相比单调的酒店更想体验当地纯粹的民风民俗。作为避开"旅游高峰",不挤"热门场所",突出休闲、养身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悄然兴起,也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以农家为代表的民宿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缓解了热门景区游客在困境中的压力。但由于各区域配套设施及监管评价机制缺失使得乡村民宿存在问题而有待解决。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的农家乐群落为对象进行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乡村民宿旅游在发展时出现了资金周转缓慢且订单骤降明显、产业转型较难且发展动力不足、配套设施薄弱且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推动民宿旅游的良性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供资金支持并帮扶民宿过冬、推动产业融合以塑造品牌形象、完善配套设施并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乡村旅游民宿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相关国家政策帮助我国乡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其中又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振兴路径。提出发展"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改变乡村原有的农业经济为主的模式下,打破了以往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局限,使传统乡村旅游产业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民宿也逐步发展起来。为进一步提高利川乡村民宿的发展步伐,本文以湖北利川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利用PEST分析法对利川民宿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利川民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浏阳市达浒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已形成多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延伸,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浏阳市达浒镇基本情况及民宿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发展民宿的优势条件,总结民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相似文献   

10.
5G即将面向大众实现商用,这项技术作为当今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会深刻地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农村优秀的民风民俗资源是需要特别重视的。民风民俗资源开发对于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由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结合了四川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了探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宿沉浮     
石海娥 《光彩》2022,(10):20-26
<正>将民宿探索与研学、文创、农业、科技、养老等产业深度结合,进行多场景、多主题、多人群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产业生态圈”,是民宿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代表,民宿业已经被写入超过15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被越来越多的地方视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乡村民宿开发为纽带,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杨文亚 《江苏商论》2023,(12):14-17+25
民宿产业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民宿研究对利用乡村资源、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国内对乡村民宿的研究缺乏最新的系统回顾,本文借助Cite Space分析软件对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分析图谱等对筛选出的260篇乡村民宿相关论文进行研究。发现,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研究范围却较窄,对乡村民宿旅游的研究初期更偏向于宏观定性研究。因此,提出重视民宿的特色化、从多视角出发研究民宿等建议,为乡村民宿制定科学决策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乡村民宿产业生态圈,能推进乡村民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区产业经济发展形势,探讨该区域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困境,依据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基于产业生态圈理论视角,构建“三阶推进、五位一体、和谐共生”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常德军  路琪  李翠萍  李自越 《市场周刊》2020,(19):0136-0138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济南市齐鲁八号风情路线上的“一线六村”,把乡村旅游作为融合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乡村民宿文创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与经济增长点。基于六级产业化理论框架体系,这条线上民宿文创的自然资源和产业资源丰富,城市市场需求旺盛,通过提高文化底蕴提高民宿文创的附加价值,并通过品牌化运营以及与消费者互动体验提高游客单店返住率,在塑造价值认同、促进产业融合、加强融合周边产品文创设计等方面,对民宿文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指向,乡村进入了聚落结构转型和重建的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和总结乡村聚落在空间、经济和社会重构影响下各乡村地区民宿产业的共性与发展动态,提出乡村聚落重构背景下的乡村民宿产业开发策略,加大政府对民宿产业的扶持力度,深挖乡土文化元素,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乡村特色民宿产品,提高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民宿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词语,是在互联网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做好民宿经营管理,能够为游客提供更有特色的旅游环境,满足游客不断发展的旅游需求,而且还能够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前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宿行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更多学者对这方面的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基于这些内容,对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民宿经营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民宿经营管理的不断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流行趋势,以河北保定为例,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还存在着开发经营规模较小、民俗文化缺失、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乏管理等问题。为了挖掘当地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应在体现"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创建"民俗"品牌上做文章,利用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8.
民宿产业已逐步成为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切入点。在梳理了北京延庆精品民宿的发展现状与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延庆民宿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落实落细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运用多元化营销手段、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旅游文创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民宿文化品牌等六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休闲经济、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宏观扶持政策的出台,乡村民宿蓬勃发展。温州民宿在市场需求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双重推动下,近两年以迅猛之势崛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而顾客对民宿消费的满意度感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9,(10)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民宿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促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当前阶段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精准扶贫背景下民族地区民宿旅游发展的对策,希望对提升精准扶贫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