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确定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催化剂用量及不同pH下的化学需氧量(COD)及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在pH为7~8的条件下,臭氧投加量为50 mg/L,催化剂用量为50 kg时,COD去除率为39.2%,苯胺去除率为40.2%,挥发酚去除率为28.4%,甲醛去除率为17.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以Mn(NO3)2为前驱体、γ-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MnOx/Al2O3,用于处理氰化废水中的氰离子。其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制备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废水中氰化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从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Mn目标负载量为8%,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可以从5.4 mg/L降到0.2 mg/L以下。反应机理研究表明,MnOx/Al2O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氰化废水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 6 min-1。  相似文献   

3.
深圳园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中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COD≤20 mg/L)。该水厂采用多段进水A2O+深床滤池工艺作为主处理工艺,由于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很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因而需要增加COD深度处理工艺。在深入对比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后,确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为水厂的COD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液氧站、臭氧制备间、臭氧催化氧化池等。详细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系统布置,各处理单体的相对关系,重点分析了三个构筑物的总体布置、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臭氧氧化是一种极具潜力且没有二次污染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当前污泥臭氧氧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在分析了污泥的化学氧化处理、污泥臭氧催化氧化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污泥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进展及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将污水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向污泥处理延伸,探索能使臭氧高效氧化降解污泥颗粒的催化剂或氧化导向剂,并阐明其协同反应机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多种典型特征污染物,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处理。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均相和非均相耦合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不同有机物开环的影响,以筛选出具有普适性的耦合技术体系,得到最佳反应参数,为实际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工业废水的污染物降解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体系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一种快速高级氧化体系——臭氧/硫代硫酸钠(O3/TSA)体系,分析O3/TSA体系的反应特性,考察TSA投加量、自由基捕获剂对反应体系中去乙基莠去津(DE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SA可以促进O3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反应时间为0.4 s时,O3与TSA的最佳摩尔比为10∶3,O3/TSA体系的自由基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以氧化铝赤泥为原料,制备出钙钛矿结构赤泥/BaTiO_3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赤泥/BaTiO_3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反应温度、氧气浓度、空速对氮氧化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结合烧结制备出的催化剂结构晶相好,并且在500℃烧结的赤泥/BaTiO_3复合催化剂,在300℃时氮氧化物催化氧化性能最佳(0.054%NO,GHSV=8000h~(-1),15%O~2,N2balance)为50%。这种方法制备的赤泥/BaTiO_3复合催化剂成本较传统贵金属催化剂的低,并且催化性能大幅提升,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产效率,具有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某燃料乙醇企业生化尾水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本试验考察了O3反应时间、O3投加量和BAC停留时间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色度、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45~275 mg/L,色度为16~64倍,氨氮为9~13 mg/L时,在臭氧催化反应时间40 min、投加...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实现给水深度有效处理,Fendon试剂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超声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及其联用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成为主要净水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现有净水工艺的优缺点,提出"UV/H_2O_2+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体系,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灯管寿命,达到水质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0.
捕收剂乙硫氮经水解、氧化可生成剧毒消毒副产物NDEA,因此安全、高效去除浮选废水中残留乙硫氮等浮选药剂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低臭氧投加率下臭氧氧化乙硫氮的效率、能耗及中间产物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在低O_3投加率时,臭氧氧化乙硫氮的能耗(EE/O)远低于可接受能耗水平,降解生成的含硫副产物H_2S浓度约为CS_2的20倍。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分析表明,降解中间产物多为酰胺类有机物,未检测到亚硝胺类有毒产物,延长氧化时间,有机中间产物种类大幅减少,表明臭氧能进一步分解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以化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羟基自由基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当实验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氧化剂投加量为2500mg/L,pH为3,气水比为6,反应时间60min时,小试试验COD去除率达到70.7%,现场中试试验COD平均去除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技术在水处理中受到关注并且得到发展,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远高于氯和次氯酸钠.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备、分析测试和催化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的反应机理和处理效果,提出了处理高浓度苯胺工业废水的COD、色度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催化剂,在自制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3.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饮用水深度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采用该工艺时,人们必须对其氧化副产物溴酸盐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从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特点出发,讨论了其溴酸盐产生的机理,并总结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关于溴酸盐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别分析了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及催化氧化技术与其它技术联用的联合处理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效能的基础上,简要评述了目前国内应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级催化氧化技术已经成为治理生物难降解有机有毒污染物的重要手段,在印染、化工、农药、造纸、电镀和印制板、制药、医院、矿山等领域以及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的处理上已经获得应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将高级氧化技术分为光化学氧化法、催化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芬顿(Fenton)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超声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其中一些技术方法仍处于研究实验阶段。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更高效、完善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活性蓝X-BR这种活性染料是色泽鲜艳的绿光蓝色粉末,其水溶性较好,价格适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利用活性蓝X-BR制成的废水,其色度易识别,拥有较大的溶解性,分子结构稳定。本文选取臭氧氧化-改性多孔材料法对活性蓝X-BR废水进行处理,以实验室自制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实验,笔者观察了臭氧氧化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同时观察了臭氧催化氧化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辉钼矿分布范围广泛,工业价值高,约99%的钼以辉钼矿形态存在。辉钼矿处理主要采用氧化焙烧-氨浸工艺制备钼酸铵,经氧化焙烧后辉钼矿中的二硫化钼转化为易溶于氨水的三氧化钼。氧化焙烧是该工艺的关键,辉钼矿的氧化率决定了后续氨浸钼的浸出率和回收率。本文对辉钼矿的氧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焙烧温度、时间以及粒度对辉钼矿焙烧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辉钼矿在600℃条件下焙烧60 min,氧化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利用有色冶炼二次资源——多金属物料铜渣提取高纯氧化碲的工艺,明确了经实践验证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条件。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磨料-常温氧化浸出-二氧化硫还原-催化氧化的工艺,可将碲提纯为含碲达79.2%以上的高纯氧化碲,银、铜、铋等金属可以有效分离,渣料中的微量金及其它贵金属可得到富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研发的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对烧结烟气中PCDD/Fs进行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220℃条件下对PCDD/Fs的去除率为96.9%。对催化降解前后烟气中PCDD/Fs的17种同系物研究发现,毒性高的同系物更容易被催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可以应用于烟气中PCDD/Fs的消减,为我国PCDD/Fs的减排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的藻类对供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影响较大。大量存在的藻细胞,不仅会产生异味,还会向水体中释放藻毒素,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除藻效能较差。重点介绍了臭氧预氧化、臭氧强化混凝以及臭氧-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工艺,这种臭氧及其联用工艺对保证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