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按照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有关账户;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年度)终了时,应当对外币账户(包括资产类和负债类)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区分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外币交易会计处理存在的疑难点与困惑,着重分析了外币交易账务处理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框架下的几个问题。比如建账和期末调账时如何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编制会计分录时如何区分外币非外币账户及买入卖出价,登记外币账户时如何同时登记外币金额和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什么情况下外币财务报表需要折算为人民币,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折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折算的外币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等,以期为完善和准确实施外币折算准则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汇兑损益及种类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按照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有关账户;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年度)终了时,应当对外币账户(包括资产类和负债类)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区分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笔者认为,上述做法不完全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尤其在当前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折算结果可能与谨慎性原则要求相反.  相似文献   

5.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汇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汇兑损益在市场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是企业外汇业务核算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它有可能获得汇兑收益,也有可能产生汇兑损失.本文就外汇交易中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商》2015,(16)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入当期损益。但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存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特例。本论文主要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处理方法给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以及不同外币折算发生的价差。外币交易折算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因汇率变动产生的差额记入当期汇兑损益.汇率变动直接形成汇兑损益。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给外贸企业的汇兑损益核算带来很大影响。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有关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谈谈外贸企业如何规避汇兑风险。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以核算接受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待转资产价值”是一个过渡性账户,按《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应于受赠当期期末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将接受捐赠的资产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将“待转资产价值”扣减所得税后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资经营会计制度》规定外币折合为人民币所用的记帐汇率,建立在历史汇率的基础上,实施后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效益管理,《补充规定》仍有诸多不足。本文认为:为了适应国际会计惯例,应按时态原则,把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折算建立在现行汇率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实行复币记账。同时明确外币折算汇率采用业务发生时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汇率。传统上对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有“一笔业务”和“两笔业务”两种不同的会计观点。“一笔业务观点”认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购销业务发生时与外币业务结算日的汇率不同所产生的汇率差,虽然发生于外币业务结算日,但其根源起于该业务本身,因而由此产生的汇率差,应调整该外币购销业务账户的销售收入和采购成本;“两笔业务观点”则以外币业务的实际发生作为外币业务完成的标志,将外币购销业务发生日与其后结算日视为两笔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1.
与中级会计实务(一)相比,中级会计实务(二)涉及的大多是特殊会计业务,不涉及日常基本业务,教材内容以具体会计准则为主,内容较难且较新,普通会计人员平时较少遇到。在此,以其内容的重要程度为序,将考试重点和难点做些讲解。一、外币业务(一)外币、外币账户及折算汇率1.外币。并不是外国货币就是外币。外币指的是非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就是外币。外币业务并不等于与外国客户发生交易。外币业务是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其他货币计价的经济业务。2.外币账户。外币账户有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债权和债务账户…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企业记账本位币之外的货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以及计价等的一种经济形式的业务就是外币业务.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是外币统账制.所谓外币统账制,就是指在产生外币业务的时候,要及时地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入账.由于外币汇率的变动,外币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也相应的发生变动,这样就产生了汇兑损益.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外币业务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针对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企业记账本位币之外的货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以及计价等的一种经济形式的业务就是外币业务。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是外币统账制。所谓外币统账制,就是指在产生外币业务的时候,要及时地将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入账。由于外币汇率的变动,外币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也相应的发生变动,这样就产生了汇兑损益。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外币业务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针对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深圳涉外企业试行的外汇价差备抵法,对外币存款、外币债权、债务和投资,按牌价汇率折合人民币记帐和核算,复币记录;外币收付价结算的各种资产购置成本、各项费用和收入、损益等,按调剂价折人民币核算,调剂价可用当月的一天汇率;牌价与调剂价差额的外汇价差,按外币存款、外币债权、债务及投资的分类核算,对外币投资和外币负债的价差设“外汇价差备抵”科目核算。上述方法,克服了以牌价汇率计算少计出口实际收入造成的虚亏,进口成本造成的进口虚盈等假象,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效益。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再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日常为什么要用成本法核算?期末为什么不能直接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作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企业面对成本急剧上升,外币汇率不断贬值的压力,只有适应汇率改革的大形势,积极借助银行结构产品,才能合理规避收汇风险。近年来尤以远期结汇操作较为普遍。本文旨在规范远期结汇交易中的财务核算,并合理评价远期结汇的损益。  相似文献   

17.
对外币折算准则的4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研究发现,准则中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的提法不妥,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后续处理没有明确规范,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没有区别外币当即兑换和未来兑换之间的不同,没有明确即期汇率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公布的主要币种的汇率如何获取等问题,本文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新外币折算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的要求、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但在新旧准则中还存在部分未尽完善的地方。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思想,逐步完善我国外币折算范围与理论方法体系;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与比较。遏止资产会因采用不同的汇率造成资产不实;资产价值计量价格不同容易引起的财务纠分。  相似文献   

19.
新外币折算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明确了记账本位币的要求、改变了外币投入资本的折算方法、增加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但在新旧准则中还存在部分未尽完善的地方。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思想,逐步完善我国外币折算范围与理论方法体系;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与比较。遏止资产会因采用不同的汇率造成资产不实;资产价值计量价格不同容易引起的财务纠分。  相似文献   

20.
按照财税(2013)37号文件,从2013年8月1日起对交通运输业以及7个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营改增”试点。国际物流企业因提供物流辅助服务而纳入试点范围。由于国际物流企业既从事内贸物流服务,又从事境外物流业务,既存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又存在外币结算的业务,因此在“营改增”之后,外币业务采用何种汇率折算,对企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以及盈亏核算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