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以国外某铜矿浮选氧化铜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氧化铜精矿制粒试验研究,分析了在压强40MPa条件下含水率、氧化钙加入量、活性氧化钙加入量、焦炭加入量、石灰石加入量、干燥温度等因素对制粒团块样所能承受压强的影响,为冶炼渣型试验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含水过多,则承受压强降低,当含水率达到8%时,所承受压强最大,添加剂对制粒效果无明显影响,可满足制粒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高铜低铁硫化铜精矿,本文开展预浸出-焙烧-酸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铜精矿在硫酸用量0.35 t/t矿、温度28℃、浸出时间2.0 h、液固比2:1的条件下预浸出,预浸渣率为75%;主要元素铜浸出率为29.62%,钴浸出率为40.00%,铁浸出率为45.45%,镁浸出率为16.21%;酸浸渣硫含量为13.67%...  相似文献   

3.
广西某公司铜冶炼能力为300 kt/a,熔炼工序产出含铜25%~30%的精炼渣18 964.7 t/a。公司利用2台13 m~3的顶吹转炉对精炼渣进行熔炼贫化。根据生产实践,采用钙铁橄榄石渣型,Fe/SiO_2为0.5~0.7,配入40%左右精炼渣是理想的精炼渣贫化方案。采用热态渣投料,单炉作业时间可缩短17.96%,天然气单耗降低48.37%。  相似文献   

4.
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不同质量重构比例下表层(020cm)土体的储水情况,为砒砂岩改良风沙土的应用提供参考。将砒砂岩与沙分别按0∶1,1∶5,1∶2,1∶1,2∶1,5∶1和1∶0质量比重构,采用烘干法测定各处理的有效水分及储水量。随着砒砂岩与沙m(砒砂岩)∶m(沙)重构比例的增加,表层(020cm)土体有效水分含量呈多项式y=0.027x~2+0.625x+2.678(y为有效水分,%,x为7种处理,x=1,2,3,4,5,6,7)增长趋势,当向沙中加入1/6的砒砂岩时,增长幅度最大为28.71%。储水量呈幂函数y=8.286x~(0.705)(y为储水量,mm,x为7种处理,x=1,2,3,4,5,6,7)增长规律,当向沙中加入1/6的砒砂岩时,增长幅度最大为29.67%,向沙中加入1/3的砒砂岩时,为27.56%。砒砂岩与沙重构后,在沙中添加的砒砂岩不超过沙时,有利于复配土壤储蓄水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非洲某高铜低硫铜精矿进行焙烧-酸浸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2.0 h时,该铜精矿焙烧脱硫率为79.78%;所得焙砂在浸出条件为浓硫酸加入量1.1 t/t焙砂,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3.0 h时,铜的浸出率可达98.10%。  相似文献   

6.
苏联专利 SU1227702。炉料含焦炭,苏打、电孤熔炼锑精矿得到的渣含 CaO+SiO_2和废蓄电池。例如在电炉内于1200℃熔炼具有以下组成(%)的炉料:焦炭6,苏打,2 CaO+SiO_2渣10和废蓄电池82。结果得到含97.8%铅和2.2%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渣金熔分法回收钕铁硼超细粉废料中的稀土和铁,探究了坩埚材质、造渣剂配比、熔分温度、反应时间对渣金熔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熔渣和金属相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通过EDS对金属相表面物相组成进行能谱点和面扫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渣相中的氧化硼含量,提高渣相中稀土氧化物的含量,在1 550℃反应4 h,渣相中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可达到82.72wt.%;使用石墨材质坩埚,在物料中添加CaO和SiO_2为造渣剂,控制渣系碱度可以得到稀土氧化物富集的渣相和铁基金属相,渣金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AOD不锈钢渣的粉化机理,并通过添加石英砂调整渣碱度和添加硼砂渣改性处理对抑制AOD不锈钢冷却过程中的粉化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认为,2Ca O·Si O2相由α'-C2S相向γ-C2S相的转变,是不锈钢渣冷却过程中导致粉化、扬尘的主要原因。通过添加石英砂将AOD渣碱度由2.0调整到1.5以下,可以抑制AOD不锈钢渣的粉化。该方法成本低,但配加量需达15%,加大了工业化难度;采用配加微量硼砂的改性方式,不仅可有效地抑制AOD不锈钢渣粉化、扬尘,而且加入量仅为0.5%~0.8%,便于实现工业化,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9.
电石渣制碳化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石渣是由电石加水生成乙炔气的副产品 ,它的化学反应式为 :CaC2 2H2 O =C2 H2 Ca(OH) 2 30 .33KJ由此可知 ,每使用 1t标准电石大约要生成 1.16t的电石渣 [Ca(OH) 2 ]。根据资料介绍 ,我国每年用于电石→乙炔的电石量约 135万t,将生成 150万t的电石渣  相似文献   

10.
铁矾渣和锌精矿混合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矾渣、锌精矿的混合浸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80℃,铁矾渣和锌精矿配比为2∶1的条件下,加压浸出4h,锌的浸出率为91.04%,铁的沉淀率为81.33%.基本实现了锌精矿浸出、除铁和铁矾渣处理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高钙渣型对氧化铜精矿在1 500℃温度下进行1 h的焦炭还原熔炼,对产出的高钙渣进行黏度测定。其间从熔渣结构的角度研究组分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机制,并进行TG-DSC和SEM+EDS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FeO与SiO2配料比的升高,碱性氧化物对硅酸盐网络具有解聚作用,同时使得黏度降低。这间接验证了AlO45-四面体的形成和补网增加黏度的作用,也说明CaO和FeO可以作为电荷补偿剂,促进AlO45-发挥补网作用。熔渣的黏流活化能为166.99~235.26 kJ/mol。TG-DSC分析表明,该炉渣满足微晶玻璃制备的基本要求。SEM+EDS分析表明,炉渣主要由线性硅灰石构成,黏度较大,有未来得及凝聚分离的金属铜和冰铜微粒存在于渣中。  相似文献   

12.
以电镀废水中常见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铜为研究对象,本文比较了基于新生态Fe~0(零价铁)的类Fenton(芬顿)体系与传统Fenton及工业铁粉-Fenton体系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pH、NaBH_4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初始Cu(Ⅱ)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态Fe~0-类Fenton体系对化学需氧量(COD)及Cu(Ⅱ)的去除率较另两种体系更高;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3,BH_4~-∶Fe~(2+)=4∶7,H_2O_2∶COD=1.5∶1.0(上述比值为质量比);对于常见的电镀废水,经本体系处理后,其均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金粉湿法提纯工艺改进方法,采用亚硫酸钠代替氨水浸出金粉。在液固比为5∶1,亚硫酸钠加入量为金粉量的7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 h时,该改进工艺可产出品位99.99%以上的金粉,同时达到改善生产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为生物转化过程提供物质能源,在土壤质量评价及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四个处理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利用碱液吸收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1、C2和C3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05.24%、182.27%和365.14%(P0.05)。有机碳矿化速率可分为1~8d的快速上升与下降阶段、8~30d的不稳定下降阶段和30~60d的平稳下降阶段。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培养时间符合动力学方程[Ct=C0(1-e-kt)]的指数变化趋势(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碳的累积释放强度逐渐减弱。与CK处理相比,C1、C2和C3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106.97%~225.93%和112.22%~254.08%。累积矿化率和C0/SOC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C1CKC3C2,其中C2处理的降幅最大。可见,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为1∶2时,土壤有机碳的单位损失率最低,较其他处理可间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为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关键技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硒氰化银泥具有硒、锌、铜含量高的特点。为了给后续金银提取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研究了控电氯化全湿法预处理技术,重点分析了硫酸、氯化钠用量对氯化反应电位的影响,探究了碱溶硒时碱浓度、温度、时间对硒回收率及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3∶1,氰化银泥∶氯化钠∶硫酸=5∶1∶3(质量比)时,可加入NaClO3溶液,控制氯化反应电位在750 mV。碱溶硒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3∶1,碱浓度200 g/L,温度85 ℃,时间3 h。试生产验证了工艺条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预期,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侧吹熔炼炉的渣型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熔炼温度、Fe/SiO2和Fe/CaO对熔炼渣中磁性铁和渣含铜的影响规律,发现在1300℃的熔炼温度下,Fe/SiO2为1.1,Fe/CaO为5.5时,熔炼渣中含铜可降低至0.32%。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氯化法对难处理精矿焙烧氰化尾渣进行提金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氯化焙烧温度、氯化焙烧时间、氯化剂添加量和干球强度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氯化焙烧温度1 100℃、焙烧1h、Ca Cl2添加量为1%的条件下,Au、Ag的挥发率分别达到约95%、60%。  相似文献   

18.
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区广泛分布着"两害"——砒砂岩和沙,严重影响着当地作物的生长。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本研究将砒砂岩(P)和沙(S)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复配(m(P)∶m(S)=1∶1,1∶2,1∶5),通过测定复配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风蚀量等一系列基本理化指标,研究复配土的抗风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含量的增加,复配土的粘聚力逐渐增加,抗剪强度增大,内摩擦角逐渐减小,风蚀量逐渐减小,抗风蚀能力逐渐增强。其中,1∶1复配土的粘聚力最大,内摩擦角最小,风蚀量最小;1∶5复配土的粘聚力最小,内摩擦角最大。砒砂岩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风沙土的风蚀量,增强该地区风沙土的抗风力侵蚀能力。另外,粘聚力与容重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粘粒含量与内摩擦角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风蚀量和砒砂岩含量占比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风蚀量和内摩擦角、容重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与粘聚力、分形维数、粘粒、粉粒含量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高铜钼焙砂的酸洗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终点pH值0.5、液固比2∶1、反应时间2 h和硝酸一次性加入条件下,铜的脱除率可达99%左右,钼损失率为19.42%,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钼铜分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铜阳极泥处理过程中沉银后液、氯化银洗液的回收利用。充分利用沉银后液及氯化银洗液中的硫酸、氯离子作为铜银浸出渣的预浸母液,除去锑砷等杂质元素,为氯化分金工序提供优质原料。研究证明,采用沉银后液、氯化银洗液能够满足铜银浸出渣的除杂要求,具有减少废水处理量,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的优点,同时利用沉银后液中的硫酸、氯离子减少了硫酸、盐酸的加入量,达到了降低铜阳极泥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