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慈善法》的颁布为慈善事业翻开了新篇章,慈善信托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由于当前税收优惠方面法条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上慈善活力的释放。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的慈善税收制度,对我国慈善信托税收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对策:站在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两步走,通过法律的完善,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监督等,让慈善信托稳步前进,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明喆 《中国市场》2010,(35):83-84
本文从"诈捐门"事件深思我国慈善事业捐助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提出通过公益信托完善的建议,设立信托监察人,建立善款信息披露制度,设立"半公益信托",争取个人、企业客户,与学校、医院等机构和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合作来发展我国公益信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传统低层面的慈善意识影响以外,慈善法律制度体系的缺失恐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专门的慈善组织法律规范、慈善行为法律激励机制、慈善活动法律监管制度和可操作的法律规定的缺乏。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可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建立以《慈善法》为基础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具体就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慈善组织设立、慈善行为实施、慈善信用法律保障、慈善活动国家激励、慈善行为责任担当等内容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黄诚  王殿斌 《商业时代》2007,(36):64-66
信托制度目前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全新的金融制度,但又是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的重要制度。本文通过对信托理论和我国制定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企业年全运营的信托制度等内容的分析,揭示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管理的内在规律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信托公司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直至2012年年末,信托规模一举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信托业务的迅猛发展,信托规模的快速膨胀,对信托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的信托公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7.
李宜利 《商》2013,(7):193-195
近现代的信托与中世纪的用益区别又联系,探讨近现代信托制度绕不开1536年《用益法》的三项例外(受托人没有自由保有权的用益、积极用益以及双层用益)。自《用益法》后,大部分的用益被执行,未被执行的三项例外最终发展为"信托"。从这三项例外向"信托"的转变可以窥探近现代信托制度的确立,其中两个重要的时刻,一是1536年《用益法》的颁布,为信托的发展提供机遇;二是1635年萨班奇诉达斯顿案结论的确立,开始了近现代信托制的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托公司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及《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直至2012年年末,信托规模一举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信托业务的迅猛发展,信托规模的快速膨胀,对信托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基于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的信托公司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6年《慈善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法治强化对慈善组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慈善法》的实施加强了慈善法治建设,使公开募集型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升了约1.34%。在社会网络关系较少的公开募集型慈善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效果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慈善法治强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组织内部治理与自我监督不足的慈善组织,以及被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更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慈善组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确实有助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捐赠人的捐赠决策。本文为慈善事业法治化的积极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慈善法》的颁布,我国慈善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慈善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慈善组织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出台一系列有效的具体的规制与监管措施,保证慈善组织的良好运行。文章采取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观察法,引入制约慈善组织监管的"三力理论",对《慈善法》下慈善组织存在的监管问题做出分析整理,提出有效监管的"三明主义",建立慈善组织、第三方评鉴机构、社会群众和政府机构形成"三角四方"的开放式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业文化》2007,(19):52-56
在国务院新闻办8月22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向媒体介绍,《慈善法》具备了立法的基本条件,目前已列入人大的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窦玉沛说,民政部在近年内做了积极的工作,除了在国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外,还举办了多次相关交流和论坛,邀请国际上很多专家参与有关论证。据悉,即将出台的《慈善法》主要是按照全面推进和必要规制的原则,对慈善的组织、慈善的捐赠、慈善的信托和志愿者的服务、奖励与鼓励政策,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经民政部审议通过后,这部法律还要报到国务院审议,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最后审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从2003年8月1日 国内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云南信托-中国龙资本成立,到去年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基金从野蛮生长,到纳入监管范畴走过十年历程,而直到今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行业才结束了长达半年的监管真空期,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获得自身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世亮 《商业时代》2012,(33):120-121
目前我国信托业发展如火如荼,管理资产规模突飞猛进。由于业界对于信托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结合《物权法》与信托制度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信托制度的本源和信托业职责进行了探讨,意在促使信托制度不断深化,信托业责任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4.
信托产生于英国 ,在英美法系中信托当事人在信托中的财产权称为“双重财产权”。我国在《信托法》中对信托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拟从实现信托的社会终极目标的角度认为信托财产权是独立于物权、债权之外的一种新型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试点阶段,在我国《公司法》、《税法》及其他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尚未修改的前提下,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采用了信托模式。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及信托模式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存在所有权归属不明确以及资产支持证券流通等问题,应该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时代的发展呼唤社会的和谐。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爱心是树,遮挡炽热夏阳……慈善传承文明。2009年5月,《福布斯》中文版公布的2009中国慈善榜榜单以权威的声音证明,中国正在涌现一批慈善企业家,而荣膺上榜的民营企业家正是刚刚获得我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的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先生。从1998年的抗洪到2008年的雪灾、地震,再到不间断资助地方贫困人群,多年来,许景南先生以人无善则不立自勉,如今,他把这种自勉放大到他的整个企业,幻化成《匹克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张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68-169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已逐步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慈善组织存在着一些严峻的发展困境,通过对我国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初步探讨,力图探索出慈善组织加强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控制、增加资金募集来源,实现财务目标,希望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2)
慈善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鼓励公民企业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支持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合同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信托法等法律都对慈善问题作过规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慈善领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激发慈善组织活力,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慈善法律制度,《慈善法(草案)》应运而生,然而对其中一些条款仍然有待商榷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联竞争力》2010,(4):37-37
谁正在赢得清洁能源竞赛?美国还是中国? 2010年3月底,美国非政府机构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Pew Charitable Trusts)发布一份以G-20国家2005—2009年清洁能源发展概况为内容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律制度,其制定实施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国《反垄断法》施行五年多来,反垄断执法工作积极稳健推进,理念化的具体制度演化为生动的案例,有力预防和制止了垄断行为,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反垄断法》保护的是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我国推进完善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五年多这样—个时间节点,确有必要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反思当下发现问题,展望未来期冀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