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劳动力就业扩张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雯 《特区经济》2007,(3):43-44
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由于劳动力数量众多,一方面,要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产业集群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的产业集群程度与劳动力就业扩张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产业集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我国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是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体现,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产业内部都存在一定的就业扩张空间,为使各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最大化,政府应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出口贸易对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流向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与渐进式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历程为阐明我国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研究线索。本文以1978~200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与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贸易对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贡献率存在显著不同的结论。主要表现为拉动第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间接地促进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在劳动力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继续引导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 加大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合理引导农民工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就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和积极发展服务业,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执政以来推行兼具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的"实用主义的贸易政策",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效应的日益显现也对中国劳动力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幼稚产业论的短期分析发现,奥巴马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短期内使美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并引起就业规模扩大,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就业面临较大负面冲击。对中美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分析发现,奥巴马政府单方面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将造成国内消费市场萎缩和失业人数增加,而中国劳动力就业数量不降反升。面对奥巴马政府贸易保护政策和"再工业化"战略的冲击,中国政府部门应与美国积极开展战略经济对话并鼓励国内企业通过"走出去"增加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面对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以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在如何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回溯日本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如何通过政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释放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的潜能,同时剖析其取得的现实效果和存在的现实阻碍,可以为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对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字人才“新生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更快地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9.
虽然中国的产业集群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如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德国的巴伐利亚、美国的硅谷等地).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产业集群则基本建立在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的基础上.真正有外部经济而又有集体效率的产业集群在我国还非常少.能促进创新的更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困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扩大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在某种程度上过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迫切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状况,结果发现,长期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具有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成熟,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高,并且鉴于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优势,我们认为从短期和阶段性的时期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众多人口的就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矛盾。数据检验表明,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产品供给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下,必要的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李浩 《改革》2012,(6):77-8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构成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三大支柱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国内就业市场必须同国际就业市场无缝对接,国内劳动力资源必须同国际劳动力资源高度融合。在此情况下,国内就业状况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入世”对河南省就业形势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行政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一、当前河南省就业状况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将始终存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具体表现在:1.劳动力供大…  相似文献   

15.
杨世兵 《发展》2004,(5):44-4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约占总人口数的62%;农村劳动力为4.8亿,约占总劳动力数的66%,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从现有的农村资源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其余1.5亿为富余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2004年城镇将新增劳动力9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万下岗职工和800万已登记的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300万人.按照2004年预期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3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6.
熊健益 《改革与战略》2009,25(9):159-161
文章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弹性、单位增加值带动的就业人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四川省三次产业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退出,而第二产业也拒绝接受更多的从业人员,只有第三产业还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四川省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7.
就业乃民生之本.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的构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将持续存在,并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宏 《开发研究》2007,(3):144-147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问题,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划分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其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信息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使乡城劳动力控制性流动的制度目标产生了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的技术创新需求,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和管理上整合营利性就业中介组织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以三电合一的网络系统克服乡城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信息瓶颈。  相似文献   

20.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