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方玲 《致富之友》2003,(12):8-1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97—2002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2086元,人均增加了484元,增长30%。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牧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消费进入到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2008年农牧业发展目标已确定。主要是把发展现代农牧业、繁荣农牧区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2776元。  相似文献   

3.
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须加强目前,青海省有些地方农牧民负担比较重。据统计,1992年全省农牧民合同内负担村提留和乡统筹人均15.45元,占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从全省来看,合同内负担在绝大多数地方未超过规定的比例。但是有7个县(市)超过了,最高...  相似文献   

4.
据抽样调查统计,2002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家庭经营成本已达1501元,比1997年增加476元,增长46.47%,其中增加量比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加艟多出373元,高出78.38个百分点;每创收1元纯收入的成本从0.68元扩大到了0.88元,增速比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速6.46%高出22.9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从0.66元扩大到0.71元;牧业从1.00元扩大到1.35元。其成本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异。首先,分析了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群的现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剖析了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其中农业人口401万,具有大都市、大农业并存的鲜明特征。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864.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88元。近年来,西安以园区建设为引领,2011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79个,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2001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07元,比上年增长2.83%,增加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全国的35.3%和全省的58.8%。积极探索和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成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牟定县在1996年农民人均有粮394千克,人均收入1220元,到1999年底农民人均有粮401千克,人均纯收入1459元,回顾九五期间农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以下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特点,我市是一个农业市,农业人口占90%。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3元,人均生活消费为1315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4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为5326元。  相似文献   

10.
牟定92%的人口在农村,50%左右的财政收入、43%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来源于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6亿元的65.1%;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元;人均有粮396公斤;其中农民人均有粮428公斤。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民收入、农业增长与农业投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仍然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广东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幅连年下降,1998至2000年每年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0.3、0.5和1.7个百分点。尽管2001年广东农民人平纯收入有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问题仍然突出。从农民的收入来源来分析,农业收入的减少是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幅下降的主要方面。1998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59.45元,收入增量结构是,农业收入减少94.11元,二、三产业收入增加153.56元。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镇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镇粮食产量1907.5万公斤,人均吃粮467公斤,人均纯收入900元;1996年,粮食总产量2086万公斤,人均吃粮517公斤,人均纯收入1120元;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2190.5万公斤,人均吃粮达517.5公斤,人均纯收入1370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市设施农业被农民誉为“绿色银行”。目前,大连市每亩目光温室的平均收入是粮食作物的20倍,每亩冷棚平均收入是粮食作物的8倍,设施农业人均增收1894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3名。设施农业加快了该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季节性生产向全年生产的转变,同时对运输、建材、流通、农产品加工和饮食服务等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可谓是,一业兴带来百业旺。  相似文献   

14.
我旗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农业占相当比重的少数民族国贫旗。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旗贫穷落后的面貌,“八五”期间,旗委、政府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817.7元增加为2000年的2056元。绝对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8.8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2.13万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45元提高到1998年2277元,增长145倍,但是,近几年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较突出,一是农民收入增速减缓。1996年、1997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分别增加347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消除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而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模型通过了t检验,F检验,Dubin-Watson经验,拟合优度较高。[结果]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三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5.643 362%,第二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0.815 5%。回归结果与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民收入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状况,在该文最后对提高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一)永胜农业现状。永胜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5%。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2元,比上年增长9.7%。纵向看,发展是明显的。但从横向看,与全省人均1864元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柳江县三都镇提出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同艺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香菜种植,据统计.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2元,全镇种植香菜面积8400多亩.产值378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112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左右,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合作社的农户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成立后参与户与未参与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畜牧业和务工收入对参与户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77%,并且该贡献具有持续性;农牧民年龄与人均纯收入、种植业收入、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畜牧业收入呈正相关;农业劳动力比例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务工收入呈正相关;耕地面积除与人均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人均畜牧业收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收入构成现端倪 经济发展质量的快慢、高低,对农民收入的多少、结构构成起决定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丹阳界牌镇,已高达8100元,比上年净增500元;其次是扬中的新坝镇,达6941元,比上年净增423元;而最低的句容行香镇,人均纯收入只有3800元,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来看,以发展旅游和特色农业见长的句容茅山镇,增幅达8%;依次是界牌镇6.6%、新坝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