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部2005年年底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使上市公司股改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得以明确,而且使得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股改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是否影响其当期业绩等争议得到暂时的平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年参加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考察范围,从对价总体水平、地区分布、对价形式和股权结构的角度综合评析股改中的对价支付情况,并就对价确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2005年年底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使上市公司股改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得以明确,而且使得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股改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是否影响其当期业绩等争议得到暂时的平息.  相似文献   

4.
《四川物价》2005,(11):28-28
阅读: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在股改全面推开后.人们的热情似乎已渐渐耗尽.试点期间波澜壮阔的对价行情也正在渐渐远去。据统计,截至9月30日.股改试点阶段的45家上市公司.已经有12家跌破自然除权价。股改全面推开后99家股改公司中复版的71家,其中已有47家跌破股改前价格。首都经贸大学刘纪鹏教授表示,这是股改的方法出了问题,而方法问题会连累股权分置改革的方向.有必要对单一送股的对价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甘霖 《财经论丛》2006,(2):98-101
本文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主体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不同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会计处理的实质应该一致。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对其支付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非流通股股东应该重新确定股权投资差额;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其所收到的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其承担了股改费用,则股改费用应该冲减股本溢价,而不能作为费用。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标志着从9月份开始沪深股市将迎来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由于业绩和对价成为估值的两个要素,因而股改时期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股改对价水平将对未来市场估值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06,(1):107-109
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周梅森,在金丰投资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因不满10送3.5股的对价方案,连发三封公开信,并对金丰的股改方案投出反对票,从而成为股改以来个人投资者公开对阵叫板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第一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余俊 《中国商办工业》2008,(10):243-244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问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股改".采用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的方式。对价补偿的目的在于避免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改”过程中的价值损失,从而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在公司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进行的“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普遍对流通股股东进行不同程度的对价补偿,而"股改"方案的通过必然基于两类股东预期在“股改”后各自利益不受损,即股东总体利益至少不受损。  相似文献   

11.
桂浩明 《理财周刊》2005,(10):96-98
从今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8月底已经基本结束了。现在,市场进入了股改全面推开的新阶段,大量的上市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完成股改,这一方面给投资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使得选股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在这个阶段,股改毫无疑问是投资的主题,但具体到某个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改,推出什么样的对价方案,则不是像其业绩那样可以根据相应的财务报表进行推算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今年第二批试点方案已经全部推出,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全面铺开中。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股改中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因此,股改的会计问题还在各界的争论之中。其中,会计上争议最多的是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是应计入费用还是资产及相关账务处理问题。对此,有人认为应该计入资产,作为一种追加的成本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也有人主张计入费用,在支付对价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还有一些人的观点是,按照过去的经验,由于政策变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支出问题,是在合并报表的过程中核销掉,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理由,究竟哪种处理方法合理?什么样的方式对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影响较小,更符合现行的会计准则呢?笔者对此提出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英军 《现代商业》2013,(17):38-3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本文主要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对比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本文选用代理成本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股改前后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目的。最后得出股改后上司公司不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尚未呈现出全流通资本市场上现金股利政策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4月29日中国股市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政策利多, 但是市场严重缺乏信心,指数上下波动,总市值不断下降,流通市值略有增加。以沪市为例,据相关统计,股改启动之前,市场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沪A股市价总值23617.35亿,流通市值6575.87亿;至9月29日收市,沪A股市价总值23396.69亿,流通市值6579.22亿。进行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沪A股市价总值减少220.66亿,流通市值却增加了3.35亿,这是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按平均“10:3”左右的比例支付对价,股改进入“非零和”的困局。  相似文献   

15.
王欣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103-104,106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博弈过程,为了实现双方在对价博弈中的整合结果,即“双赢”,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对价水平、制定能够为投资者接受的方案。本文首先分析比较试点公司四种对价理论,又进一步探讨非试点上市公司应在对价方式选择标准、承诺条款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对价方案有效实施,对即将进行和准备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整个股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交易双方均可能涉及收到补价或支付补价问题,对于补价的会计处理及在现金流量表中应计入哪个项目,现金流量表准则或有关会计制度并无相关说明,本文通过业务分录还原法对这两个特殊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徐旦 《财经界(学术)》2010,(14):119-122
本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影响显著,国有股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法人股比例、流通A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股改后,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尤其是对国有股的优化效果明显,股利政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股权流通对价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很难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法。目前对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权流通对价的会计处理,应坚持股权流通对价、不让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受损并与股权流通对价会计核算相一致的原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增设“股权流通对价”明细科目,用来专门核算股权分置改革支付的股权流通对价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的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我们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公司股改时,对价到底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博弈出来的?究竟会采用哪种对价测算方式呢?非流通股东是否根据自身的送股意愿,来决定对价测算方法和对价测算时点的取舍,从而使对价落在自己设想的区间?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做一些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变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的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我们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公司股改时,对价到底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博弈出来的?究竟会采用哪种对价测算方式呢?非流通股东是否根据自身的送股意愿,来决定对价测算方法和对价测算时点的取舍,从而使对价落在自己设想的区间?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做一些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