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桥  史兵 《生产力研究》2006,(10):206-210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及要素禀赋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理论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为探讨我国及我国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生产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人文资源、人力、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资本资源、制度供给等。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对要素禀赋进行评价应该包括种类评价、数量评价、质量评价、结构评价等,同时还应该关注要素资源的连带性,把具体要素资源形态放在一个大的资源环境中,从总体上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已经从以往的商品流动向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转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等理论)并不能对多要素跨国流动并再组合的情况给出满意的解释.本文提出“要素迁移成本”,以此说明大量生产要素向我国集聚的内在动因.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要素流入迎合了我国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需求,政府对外国要素流入持鼓励的政策;另一方面要素流入的代价和弊端也日益显现.最后,本文尝试性地给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技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给定的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俄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H-O-S)为代表的新古典要素禀赋模型,其中尤以“新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技术论”、“市场结构论”和“动态比较优势论”等为代表的创新数据来表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R&D支出等新要素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但是没有触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理论中没有彻底解决“技术”的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4.
HOV模型与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咏梅  余剑  王敏 《生产力研究》2006,(2):20-22,41
文章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制度约束禀赋和生产要素投入禀赋列为对中国经济产出产生影响的两个部分.使用中国200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制度约束禀赋在生产要素禀赋的控制下对中国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产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面临着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生产力研究》2014,(12):84-86
向体育强国迈进作为近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新目标,从根本上说,实现体育强国新目标的基础是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基于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整合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和产业规模,是全面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重中之重,为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经济驱动力。为此,文章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调研以及逻辑分析等手段,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战略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构想的关键性因素,同时相应提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措施及建议,以此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剐,"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住、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相似文献   

8.
体育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我国的经济实践出发,结合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内涵、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之间的关系等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也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阐述数字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内涵及运作逻辑,为体育产业提质扩容、转型升级厘清发展思路。通过剖析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条件、要素、过程等形式,探究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并从需求导向、政策运筹、基础建设、融合创新等层面提出体育产业发展进路,以期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中新的朝阳产业,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客观分析了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从体育经济效益角度、社会效益角度和资源环境效益角度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新时期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快速发展湖南省体育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敏 《经济师》2008,(7):13-14
汽车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资本密集度大,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高、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等特征。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包括政府、产业组织、企业、资源禀赋以及市场需求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利用优势要素,抑制劣势要素,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开发不能回避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是生产要素及环境分析。把区域开发的要素及环境归纳为两大类,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自然区域,并置于平面坐标中,可得出四种区域开发模式:综合型开发模式、资本及技术型开发模式、特色经济开发模式、资源型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流转与替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产要素的流转与替代 ,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生产要素流转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也正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流转和相互替代 ,促进了我国农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 ,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普查资料 ,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流转与替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揭示出了我国农业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素的流转与替代规律 ,并对农业生产要素流转与替代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结构以及不同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有较大差异,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是必然选择。各区域(包括东中西和各省区)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搞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在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中应实现发挥市场自组织机制与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资源再配置,但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围绕资源再分配就会出现各种冲突和压力,这些冲突和压力最终将导致产生两  相似文献   

15.
生产链、全球生产系统与空间发展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已不再是传统的生产要素禀赋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经济理论,其核心方法为生产链分析方法.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与地区发展规划中,仍未完整展开此方法的运用.本文的研究,是对全球生产系统和生产链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运用于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与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7.
关莹  邓须军 《时代经贸》2011,(18):84-85,95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山东农产品对外贸易逐渐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本文应用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区位和运输成本理论,对山东农产品“大进大出”对外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是造成这种格局形成的结论,并为促进山东农产品对外贸易更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揭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协调中的机理研究不仅足以澄清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本质,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协调基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时,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环境DEA技术,考虑污染物的排放,对2003—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及分解,并根据Tobit回归模型,以金融资源配置、绿色金融发展为主要指标进行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盐城的能源效率已达最优水平,而淮安、常州相对其他城市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资本投入、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金融配置效率具有反向效果。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环保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江苏省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