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将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区分为政府公共产品和政府社会资本,是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改革的基础。政府社会资本按其配置的公共资源种类可以分为自然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社会资本、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社会资本和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社会资本;按行使配置权力的政府行政区域或行政层级可以分为宏观政府社会资本、中观政府社会资本和微观政府社会资本;按其资本运动的性质可以分为存量政府社会资本和增量政府社会资本。在分别对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社会资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全国)和中观(代表性城市)两个层面测度政府社会资本的规模、结构,并对政府社会资本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法治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等政府治理的理念,已被普遍认知和确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陈玉梅 《企业导报》2011,(16):40+6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经历着由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继而转向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是阳光政府和民主政府,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同时也是创新政府和电子政府。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是现代政府的一个本质性要求,将依法行政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联系,可以为全面建设现代政府,促进社会进步提供参考性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准则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选择称为政府审计准则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政府审计准则目标模式有审计质量观和审计责任观;政府审计准则框架模式有分立模式和单一模式;政府审计准则导向模式有规则导向模式和原则导向模式;政府审计准则结构模式有业务类型模式和综合模式;政府审计准则来源模式有本土化模式和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计功能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府审计能干什么,称为政府审计固有功能;二是政府审计干了什么,这是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发挥情况,称为政府审计现实功能。政府审计固有功能是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的,而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当然是基于其固有功能,同时,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会共同制约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功能,也就是现实功能。由于政府审计本质具有稳定性、通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由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具有动态性、权变性,所以,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会计理论是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基础。文章在政府会计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政府会计的适用范围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重点探讨了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要素和政府会计规范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引发了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政府审计功能和效用的重新思考。政府审计功能包括政府审计的发现功能、揭示功能及预防功能,三者共同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功能。政府审计免疫的核心思想为预防,是当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政府审计免疫信息的有效需求、市场的培养和相应的制度创新,以此构建的政府审计免疫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审计功能有两个维度,一是政府审计能干什么,称为政府审计固有功能;二是政府审计干了什么,这是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发挥情况,称为政府审计现实功能。政府审计固有功能是政府审计本质决定的,而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当然是基于其固有功能,同时,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会共同制约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功能,也就是现实功能。由于政府审计本质具有稳定性、通用性,所以,政府审计固有功能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由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具有动态性、权变性,所以,政府审计现实功能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许多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是围绕实现政府预算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文章基于社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认为,政府会计改革还需满足对政府治理绩效评价的需要,并且由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环境会计组成的政府会计体系更能满足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全面评价政府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审计的深化是社会民主与法治不断完善的产物。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政府审计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协同,可以产生增值效果。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审计的协同方式包括项目流程协同、组织机构协同和信息管理协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的国家治理功能。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从政府审计绩效的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探究政府透明度和媒体监督对政府审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透明度建设和媒体监督可以相互弥补来提高政府审计绩效,政府透明度越高,政府审计的揭露效果越好;媒体监督水平越高,政府审计建议的采纳绩效和整改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问责与政府会计改革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府通过对公共资源的控制和运用,履行政府的受托责任,然而目前政府预算会计主要反映政府的预算收支,对政府其他资源的获得及其运用的效率和效果没有作完整的反映,"责不清,无从问."文章从政府问责与政府受托责任的联系出发,以利益相关者视角,比较企业责任和政府责任核心价值的发展变化,考量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的差异,结合政府特性,提出构建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并基于多元问责视角阐述政府会计应该提供的会计信息思路,旨在通过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来解除政府受托责任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及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获得的政府财政性拨款,需划分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和政府补助,其中较易混淆的政府投资补助和政府补助的区分关键在于补助项目的政策意图和相关政府文件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和确认时点,合理地将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从而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和推行政府会计改革都是我国当前的紧要任务。作者认为二者有着共同的存在基础和共同的推动因素,它们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对应性和互补性等;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和改革政府会计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探讨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和政府会计的改革,将会使政府绩效审计和政府会计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政府资产的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是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和准则体系无法回避的。以公共产权理论为基础,从政府资产的定义、性质、范围、分类等方面入手,按照政府资产的不同功能和性质,构建政府资产分类管理框架,从中引申出政府及政府单位内、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资产信息的需求,重点探讨普通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资源性国有资产、文物文化资产这五类政府资产的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问题,以满足政府资产管理和评价政府资产状况的信息需要。  相似文献   

16.
2014年起我国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对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提出了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系统无法充分满足评级机构对政府资产、负债和收支等会计信息的需求,制约了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工作的开展。为此,本文从依据可变现性和流动性对政府资产进行确认与分类,扩大政府负债的核算范围、确认与计量政府隐性和或有负债,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完善地方政府收支信息,构建全面的政府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新范式,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方向。而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征程中,政府不可避免的将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割裂和分离,管理和服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职能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政府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时,如何更好的平衡和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体现着政府的责任和公共行政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和人民大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同时政府公信力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对我国建设新型服务性政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巍 《活力》2013,(4):96-97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会计和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政府会计为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提供最基础性的信息,成为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具,而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政府负债确认计量记录制度等产生的影响,必将引起政府会计改革,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趋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