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辽宁14个城市271家本土零售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区域零售竞争程度、区域外资零售发达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企业渠道关系对零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区域经济水平、区域科技水平以及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对零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零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早  宗睿 《财经研究》2022,48(3):94-108
通过内需市场培育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收入不平等加剧导致的“创新产品需求不足”和消费结构中“进口高端产品挤出效应”会对本土创新产品市场需求产生明显抑制,最终将阻碍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中国各省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结合泰尔指数与广义熵指数等,在经验研究层面考察了开放条件下不同收入群体对于中国创新产品市场需求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收入阶层相对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仅会通过一般商品的需求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也会通过创新产品的需求显著抑制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2)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进口产品消费偏好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3)扶贫和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等政策都可以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需求的负面影响,同时对过高收入的合理调节可以进一步控制进口产品带来的挤出效应,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新时期需要一个相对公平且更加有效的收入分配方案来正确引导本土市场需求,以有效承接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品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而从需求侧为构...  相似文献   

3.
陈林生 《生产力研究》2006,(9):123-124,138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对形成创新人才的聚集,改善区域创新环境都有正面效应,研发机构的本土化增强区域的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的动态的自主创新机制系统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防范机制、合作机制5个子机制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形成创新成果。从整个企业系统来看,企业的超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3个子系统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企业的超动态能力显著正向影响自主创新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并在动态能力、创新绩效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对超动态能力具备反馈效应,而且动态环境的动态性越强就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的超动态能力和自主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莉  罗定提 《经济师》2008,(12):19-2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开发制造企业物流能力量表。得出物流能力的三个构成因素:物流流程能力、物流柔性能力和物流信息整合能力。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基础上,分析不同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对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性质对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企业规模对制造企业物流能力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提高企业物流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其发展受到融资问题的严重制约。在分析政府、企业及金融体系投入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元资金支持模型,探讨了不同投入主体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依据企业层面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金融体系支持,对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创新产品收益和企业创新技术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企业投入的影响程度较之政府和金融体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研究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对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了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双  张文兵 《技术经济》2007,26(12):47-50
从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实施能力及实现能力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省、区与直辖市分为六大梯队,总结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特征,并对我国如何进一步提升各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独特微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库,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层面,研究对外技术引进活动对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内在机制。主要发现是:首先,本文在利用技术引进鼓励政策构造合理工具变量的基础上,验证了技术引进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可以产生滞后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借鉴ABBGH(2005)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刻画产业内领先企业和落后企业之间创新竞争行为和博弈逻辑的局部均衡模型,揭示出在不同竞争结构类型的产业内,企业对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活动的复杂影响。后续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证明在LL型竞争结构特征为主的产业内,对外技术引进方对处于创新差距中等分布状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处于其他创新差距分布状态的企业未产生影响。因此,对外技术引进鼓励政策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的发现可为中国各级政府实施的对外技术引进政策及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际技术溢出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提升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在知识转化过程中吸收能力起何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本土企业获取信息的角度对FDI溢出效应进行新的归类,并从理论上分析各种溢出效应怎样影响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吸收能力在其间所起的作用。通过对闽粤121家创新型本土企业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后发现,情报效应和合作效应均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吸收能力对情报效应与自主创新成果,以及合作效应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等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邵云飞  杜欣  尹守军 《技术经济》2011,30(10):10-15,44
根据装备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了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即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人才机制以及所属的产业集群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装备制造型企业——"东汽"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上述四个因素是如何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  相似文献   

12.
傅元海 《当代财经》2012,(9):91-101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丹 《技术经济》2013,(5):28-35
借鉴既有研究成果,构建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资源投入、服务质量、客户绩效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对146家物流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对服务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可提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评价、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对物流企业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振刚  胡琪玲 《技术经济》2012,31(8):26-32,95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晨  杨震宁 《技术经济》2021,40(4):29-38
本文将组织边界理论与企业演化理论相结合,从路径依赖视角,界定和测量企业边界依赖这个构念,分析企业边界依赖包括能力边界依赖、心理边界依赖和知识边界依赖这3个重要的理论维度,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企业存在边界依赖行为,揭示了企业边界依赖、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能力边界依赖、心理边界依赖和知识边界依赖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有利于企业取得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整合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构建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协同性(互补性与平衡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对独立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的正向影响,削弱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平衡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同时,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红忠  王子悦  陶爽 《技术经济》2022,41(10):34-44
企业数字化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文本识别方法在公司年报中提取关键词并手工整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区分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及要素密集度后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规模较大的非国有企业及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释放企业数字化转型红利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环境,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将其归为内部创新因子和外部创新因子,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2009年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的主要指标数据,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内部创新因子的贡献最大;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得分上的排名在各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居前三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企业代"思想,构建了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在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点,研究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代际转变是如何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并结合吉利汽车的案例分析,以予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