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所形成的集群品牌,是知识产权领域中一种新型标识性知识产权。集群品牌的俱乐部产品、共有产权等特殊经济属性,决定了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等公共经济主体是集群品牌知识保护的真实主体。将集群品牌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是从法律上保护集群品牌知识产权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现象,宜采用“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简称“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不同于“区域品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区域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区域共有产权和区域标识性知识产权等属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4.
浅谈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经济师》2011,(3):55-55,57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已成为颇具特色的产业经济组织形式,发挥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带动某一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品牌是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和品牌营销等行为活动的复合体,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品牌的概念出发,首先展现出现有集群品牌区别企业品牌的特点,再从电子商务、品牌联盟和充分发挥区域品牌连带作用等三方面把脉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群品牌发展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红 《生产力研究》2008,(22):116-119
发展集群品牌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阶段,集群品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通力合作,根据各产业集群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建立以区域品牌为基础、以个性化企业品牌为核心,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良性互动的品牌发展机制,以集群品牌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升级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区域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应主要通过创建和管理区域品牌来实现。具体来说,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至关重要,而明确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强化区域品牌使用中的内在自律、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的外在保护与监管和强化区域内诚信文化的建设则是区域品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全清  杨晓芹 《经济前沿》2008,(12):21-26
广东省创建“区域品牌”的制度设计及试点工作开创国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建设实践之先河,广东理论界关于“区域品牌”、“集群品牌”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个拥有突出优势产业生产区位的象征。培育区域品牌对于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地方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前在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培育过程中,集群内相关主体政府、企业、协会等在品牌意识、创建机制、法规制度、品牌营销管护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它需要以产业集群为基础,集群内各相关主体政府、协会、企业群体等全力配合,合力出拳,共同努力推动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的理论探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概况分析,指出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意识不够强、产权不清晰、产品同质化、保护力度弱、中介不完善及国际知名度缺乏等问题,提出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注册集体商标、制定产业标准、建立工程中心、导入识别系统、加强品牌保护、发挥中介作用、塑造国际品牌等措施,达到促进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品牌基础、产量规模、软环境基础三个维度分析了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优势;探讨了其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生成路径与集群的成长特点,提出了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证明商标     
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所有人均为某一集体组织,但二者在构成条件,功能,转让,使用管理以及对所有人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方法相比较,证明商标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最有效手段,证明商标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其使用管理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集体林权是指集体组织对依法属于本单位的,森林资源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由于森林资源具有稀缺性,经营森林资源能够产生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基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要,林权问题由此产生。笔者剖析集体林木、林地的产权问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分析,结合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际,从制度建设和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新疆全面推进林改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的"集体经济"以及"集体所有制"认识都深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偏离了"集体经济"的本来含义.马克思有合作制的理论论述却没有使用"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而合作制却是集体经济的原初规定.鉴于国有全民经济、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的本质规定以及现代公司制的发展要求,集体经济组织应该从"无差异的所有者"群体向"有差异所有者"的法人企业转变;从集体成员"无差异政治福利"的所有者权益实现形式向能定量化、能兼顾风险偏好和利益激励的"按股分红"转变.同时,需要剥离集体企业员工作为所有者个体和公司职员的双重身份,理顺所有者和职员的分配关系.而这些都必须基于集体经济本质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体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推动林权流转,可以加速实现林权所有人的效用和收益,促使生产要素的配置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方向流动.林权流转的实质,就是产权优化配置的过程,即发挥林业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转让性,经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来获得更大的效用和收益的动态过程.文章在充分诠释以林地使用权为代表的林权流转的内在机理后,结合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的实践,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目前人力资本产权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人力资本产权会计改革的具体思路,以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产权会计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林改前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收益权实现机制不合理、林木交易选择权被剥夺等现象,林改有助于产权主体的明晰、产权边界的界定、处置权的落实及收益权的确保。运用激励理论说明了对集体林权制度作进一步的合理安排应紧紧围绕利益杠杆,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林农营林的积极性。国家具有"经济人"特性,运用国家理论论证了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助于其"经济人"富民兴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文烂  银小柯  林斌 《技术经济》2011,30(1):122-127
从社会政治资本的视角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造林农户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造林农户基本为村庄的经济精英,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多元化的职业经历以及丰富的社会关系。最后,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注重配套政策的针对性、加快发展林业合作组织以及增强农户社会政治资本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陶士贵 《经济经纬》2008,(3):99-102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仍需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信用社产权是复合产权而非一元产权;存款化股金制度不应纳入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型;农村信用社的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允许其他金融机构入股、兼并或重组农村信用社,并积极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入股;突破政策限制,允许部分地区政府试点参股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20.
用益物权转让是我国经济领域之中的一个新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变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调整。用益物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应当由法律确认和保护,并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行使。用益物权可以依法转让,其转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财产权利的流转和交易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