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政治化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之间虽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华盛顿共识”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世界霸权主义的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要是为适应解决西方国家经济问题、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因此其中必然存在可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借鉴之处。但在借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过程中,必须持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有两个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一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本文对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在这两方面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利华 《当代经济》2006,(16):11-12
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有两个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一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本文对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在这两方面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及其在部分国家实践的再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曾经推行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政策的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国家相继发生了经济金融动荡,个中原因,值得反思。本文在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进行清晰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其在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国家实践效果的透彻分析,对上述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解析,并指出了其理论缺陷和有效发挥作用的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晓 《生产力研究》2011,(12):7-8,37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自身存在的根本性的错误和问题以及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特定的利益诉求导致拉美经济改革的失败。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范式的实践悖论,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和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集体转向了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瑞典模式几乎同时爆发了金融危机。美国模式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了短暂调整后,又重蹈覆辙;日本模式则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摇摆不定,其结果导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瑞典模式则在坚持自身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弱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迅速走出危机,走向持续发展。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终结,可以预见,无论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还是瑞典模式,都将在坚持自身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向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均衡发展的方向调整。从本质上看,无论哪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都无非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调节形式而已,它们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带来的经济周期律。  相似文献   

7.
胡代光 《经济学家》2006,(4):118-1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的统治地位确立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于早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经有过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在此之后,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重要时期。为缓解与目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冲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种种新变化,急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面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对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如何学会长时期与资本主义相处?如何融入到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代世界体系之中,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学〉-7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要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以往的研究要么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众多方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着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简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自由主义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它的政策主张 ,在当前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华盛顿共识”。在我国 ,依然有人在鼓吹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表现在 :积极鼓吹个人主义价值观 ;积极鼓吹私有化 ;借口“经济全球化”宣扬与西方全面接轨。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若以新自由主义替代马克思主义 ,或者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后果将是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附庸 !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将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经验加以比较,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特别是公有制主体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还提出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虽然把维护私人资本所有制奉为圭臬,但它们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历史赋予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历史责任,我们应为此努力,为世界经济学文库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代复兴。以对国家干预的立场为着眼点可以对新自由主义从学术意义上与政策及意识形态意义上作出界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非西方世界扩张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新政治经济学是新自由主义的承载典型,对其借鉴需要同时考察其意识形态实质。大众传媒传播新自由主义之基本理解、承载典型促成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对新自由主义反思与借鉴的基本步骤是批判与重构新自由主义传播中的大众传媒功能。针对大众传媒传播新自由主义中设置功能、引导功能与流通功能中分别存在的误置、误导、误通,必须对应性地加以规范、匡正、顺畅。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2,22(6):644-650
20世纪80年代以业,区域经济研究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迅速复兴,产生了被称为“新区域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导向。文章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出现的背景,论述其特点及理论渊源,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与新动向和政策导向,最后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自由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支撑。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代言人。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与福利国家的"破产"、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对立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的透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3.
激进经济学(Radical Economy)从狭义来看,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从广义来讲,包括对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和主导经济政策直面批评的经济学流派,激进经济学高扬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叛大旗,在对资本主义现成制度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社会的构想,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劳资关系,社会公平,社会财产组织形式,国家架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甚至提出了各种社会主义的设,想他们当然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有的既否定传染资本主义,又反对现社社会主义,他们模糊了社会主义的真正内函,但他们毕竟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其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对资本主义仅局限于社会改良,但对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有积极意义,同时他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也有一定合理性,激进经济学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我们的改革保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提供了警示。  相似文献   

14.
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危机构成的多重性危机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资本扬弃理论为基础,揭示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多重性危机产生的基础和原因,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和新自由主义体制的阶级基础,从体制和制度视角前瞻危机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战略选择和博弈,将成为影响多重性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基本因素;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对这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玉长 《财经研究》2004,30(8):134-144
1990年代以来,西方激进经济学家坚持现实批判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激进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自由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回归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实践和意识形态;在鼓吹自由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相应政策实践的相互强化作用之下,资本全面恢复了对劳动的支配。当前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双重危机;危机的实质原因,是新自由主义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危机预示着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范式重构,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经济实践而言,各国有望向一种体现新式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模式趋同,笔者称之为"新莱茵模式";就经济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对资本主义动态演进的深刻解释力及其对其它非主流学派的包容性,经济学界有望再次兴起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并在借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几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态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荡涤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东亚金融危机引发一次深刻的反思,建立新世纪国际金融及经济体制的各种构想已摆上各国领导人的案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抛出“第三条道路”,虽似曾相识,却也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本质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庆 《经济学家》2004,(5):110-115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它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新的矛盾和危机,特别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新自由主义经历了“由经济学理论嬗变为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过程,不能将作为学术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政治化、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等同”。这个论断符合实际,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深化对新自由主义本质的认识。对新自由主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一般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自亚当·斯密始,中间经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边际学派、凯恩斯到萨谬尔逊,形成了以逻辑化、数学化为特征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确立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而以历史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为首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则企图反对或修正这种倾向,因而引发了多次理论上的论争,每次论争又总要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由于"经济人"范畴自身的灵活性,几乎每次讨论都动摇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两大学派对立思维的反思,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的特点,辩析它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弥漫全球的新蒙昧主义,就是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历史终结论"是这种思潮的极端和典型代表,"华盛顿共识"是其在经济领域的代表形式之一。2008年的金融海啸颠覆了许多人对金融资本主义和美国模式的盲目崇拜与迷信,我们要警惕这种思潮带来的严重危害,发展中国自己独立自主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