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徐辉  荣晨  潘高远 《当代财经》2022,(10):64-75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模式,在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循环中,要求资金的供给和融通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结合,即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两者不可或缺、相互兼容。从银行信用影响因素、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产融结合与企业经营效率、产融结合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具有重要的补充特征,缺乏短期贷款的企业通常以更多的商业信用来补充,获得短期贷款越多的企业对下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对营业收入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而使用银行信用对营业收入利润率产生反向影响;企业获得商业信用提升了风险承担能力,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却降低了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应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促进商业信用发展,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商业信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2)
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源分配到企业只是完成了资金的初次分配,获得融资的企业将资金转移给另外的企业之后才完成了信贷资源的第二次分配。在信贷资源的第二次分配过程中商业信用有重要的作用。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功能主要立足于中国特殊的金融制度环境上。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在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的地区中,商业信用的二次分配功能体现得越强,在金融情况发生改革之后,商业信用二次分配功能体现逐渐减弱。在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或国有企业中,企业商业信用的二次配置功能体现得更加强烈。文章主要对金融抑制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源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到企业只是完成初次分配,获得融资的企业再把资金转移给其他企业则是信贷资源的二次分配,商业信用在信贷资源二次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得到文献证实。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存在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基于中国独特的金融制度环境,本文识别并验证了金融抑制是如何影响并决定商业信用二次分配功能的。实证发现,商业信用的二次分配功能在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的地区表现越强,并随着金融改革发展而减弱。在国有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中,企业的商业信用二次分配功能更加显著。本文阐述了宏观金融背景是如何影响企业微观融资行为的,对当前的金融改革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数据根据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平均划分三年,通过产权性质的分类,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配置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商业信用始终作为银行信用的替代融资方式大量存在;且危机前国有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配置明显高于民营上市公司,而危机后产权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常态下商业信用的使用提升了公司价值,而危机时期商业信用的获得却损害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制度环境与商业信用融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向  匡小平 《当代财经》2013,(5):115-128
基于2005年至200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制度环境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越多,并且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国有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多,但并没有因此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民营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更少,但是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纠正由于产权约束而导致的商业信用融资低效率配置。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商业信用融资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转轨经济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主体家族企业如何在面临信贷歧视的背景下实现成长?本文从商业信用视角,提供了推动家族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这种效果在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家族控制权异质性特征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商业信用资本配置效率在家族股东大会层面的超额控制越低、家族董事席位控制程度越高和家族总的控制程度越高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股东大会层面上的两权分离度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发挥着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而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总的控制发挥着竞争优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微观机理是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商业信用通过提供非正式的融资机会帮助正式融资渠道受限制的公司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晓岚 《经济师》2003,(1):239-240
市场经济不但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必然有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 ,这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包括了国家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等多种信用关系 ,这些信用关系的存在提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 ,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减少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 ,从而大大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在这些信用关系中 ,银行信用又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随着各种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发展 ,银行已经成为了金融经济交易的清算中心 ,从而使银行信用成为维系一国金融安全 ,防止经济危机的核心力量。但是我国银行信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信用风险在金融体系中不断积累 ,低劣的信用状况不仅使政府的宏观政策难以发挥效用 ,而且使金融体系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任、企业信用结构及其相关性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道维 《财经科学》2006,(10):24-31
本文提出"流动性"和"履约评价"相互转换的企业信用结构的转换规律,并研究"政府信任"的隐性担保功能对上市公司的"履约评价",以及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说明,在上市公司信用结构中,商业信用主要受长期商业关系而不受政府信用的影响;政府信用增强了企业的长期银行借款能力,但短期银行借款更依赖于经营性因素;政府信用对增强企业的证券融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  李亚平 《经济学家》2002,(6):119-119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银行信用体系、国家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将个人、企业、银行和国家的信用资源公开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从而使信用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社会信用体系从区域上划分可以从一个地区、农村、城市信用体系到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在目前中国统一的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时,首先建立地区性的信用体系尤为重要.东部省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成效,如南京市、苏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杭州市、深圳市等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0.
商业信用、产权性质与企业现金持有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信用在企业的融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银行融资存在替代性关系。以2005-2008年非金融类、正常交易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现金持有量的关系发现: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比重的提高会引起现金持有水平的提高,商业信用和现金持有量的这一正相关关系受产权制度的影响,在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国有产权会强化这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firm level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98–200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growth differences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liquidity shocks, and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It is found that (1) when liquidity tightens,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stricter credit constraints than SOEs,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2) when liquidity becomes abundant,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fewer financial limitations and grow much faster than SOEs; (3) the effect of liquidity shocks on the growth rate gap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OEs has weakened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7.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credi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be mitigated by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s, which weaken the effects of liquidity shocks on firm growth.  相似文献   

12.
Sekyung Oh 《Applied economics》2016,48(56):5437-5447
Private firms in China have led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but with restricted or no access to formal financing. It is puzzling that these firms use relatively less trade credit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argue that firms with m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should rely mainly on internal financing owing to hig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 a financial market environment biased towa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such as China. To expl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these firms may reduce their level of trade credit in the trade-off they face in deciding where to invest. Using panel data of Chinese non-financial listed firms for the period 2003–2013,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trade credit (both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payable)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nd is more pronounced in private firms than in SOEs. Furthermore, we also find that subsequent to the new receivable pledge policy being introduced, Chinese firms with m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have higher accounts receivable, but similar levels of accounts payable.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证明:银行虽然将大部分资金贷给了国有企业,但是通过所有制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合法的国有企业改制,和不合法的国有资产流失等形式的资金漏损,使得银行信贷资产从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民营企业手中,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拨改贷"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而政府出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需要也会催促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本文的结论为财政、外汇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为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次序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对企业科技创新投资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货币政策期的异同。研究发现:总体上,商业信用能够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在货币紧缩期,商业信用对创新融资约束有显著缓解作用,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较之货币宽松期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促进创新投资,且在货币紧缩期通过对商业信用的利用,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创新投资;该现象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可能与国有企业对商业信用有更强的获取及控制能力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内涵,为解决企业创新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善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此,提出了下述设想:建立信用保障机构和资信评估体系以增强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规范民间信用,建立为西部民营企业和西部开发服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发挥其信贷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为西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与此相适应,西部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企业信誉,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能否成为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这一问题。在考虑了中国信贷市场存在的信贷歧视等问题后,结果显示,中国企业能够利用商业信用作为融资渠道,而且,对于小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外部金融环境较差的企业,商业信用对其融资帮助更大。当正规部门融资成本上升时,国有及外资企业以及外部金融环境良好的企业能够更为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作为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 document the investment declin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after 2011,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4 trillion fiscal stimulus program and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ies for combating the 2008–2009 financial crisis. I employ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 to show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cted as investment stabilizers. In the post-crisis era, SOEs’ investment rates fell less compared to their private counterparts. Moreover, they had a smaller chance of exiting the market than private firms. In the face of monetary tightening, SOEs enjoyed a much smaller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s of their long-term debts. Although these may fuel the growth of the SOE sector relative to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us raised concerns for capital misallocation, the adverse effect on reallocation was dampened by shadow banking.  相似文献   

18.
研发活动的高风险特征决定其必然受到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短期融资方式,是否影响研发投入?以我国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产权性质在其中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多,越不利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商业信用带来的短期偿债压力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商业信用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主要表现为偿债压力带来的风险效应,而不是融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风险效应更为显著。在金融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短期融资难以支持企业长期投资,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降低短期负债偿债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last decade, particularly after the Great Recess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have been expanding their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including through merger & acquisitions (M&A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targeted by SOEs?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firms controlled by private investors? By looking at a unique sample of around 25,000 M&As occurred over the period 2005–2012, we find that only SOEs controlled by means of minority of stakes (state-invested enterprises, SIEs) do not show an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targeting strategy compared to private enterprises. Conversely, majority-owned SOEs, and in particular financial SOEs buy lower performing firms compared to private acquirers. We interpret this fact as evidence of the internalization of political objectives by fully controlled and financial SOEs, but not by S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