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事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刘伟 2004.05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刘伟、蔡志洲 2004.06企业投资风险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8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9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桑百川 2004.11大事评 封面报道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刘伟 2004.05 GDP之变刘津宇2004.01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刘伟、蔡志洲 2004.06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研究与争论 岳希明、张曙光、许宪春2004.01企业投资风险与宏观调控刘伟、蔡志洲 2004.08中国信托业的新生季红、于泳 2004.02区域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面临下滑风险与通货膨胀压力并存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在投资需求增幅回落、出口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消费需求没有相应增长。而消费需求不足又根源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实现防止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宏观调控政策与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宏观大数据与在险增长研究框架相结合,提出正则化混频分位数回归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在险增长,在经济增速的不同水平筛选出重要影响因素,构建潜在风险源集合,进一步运用高维TVP-VAR模型和网络拓扑分析法识别宏观经济的风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宏观大数据的在险增长测度能及时反映我国经济增速的波动特征,并有效捕捉重大事件冲击下的经济增长风险;金融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源,此后被逐步防范与化解,而房地产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源,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后有一定程度缓解,但仍占据主要位置。此外,财政政策在中国宏观调控影响经济增长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2009年后财政政策对稳增长、防风险目标的重要性相比货币政策更为突出。本研究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和风险源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也为大数据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缓解,但全球经济增长仍未出现明显起色.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波动性加大.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适度回补库存,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CPI上涨2.5%左右.应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5.
2008年年初时,我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出现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了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 所受到的影响明显增加。同时,这一轮宏观调控 的政策难度增加,宏观调控的风险也将加大。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一些风险。这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否会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通货膨 胀率往往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关,经济增速较高时 物价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2004年三季度以 来,推动价格上涨的新涨价因素比重在明显上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保持了上升态势,经过宏观调控,一些行业、一些地方的失衡得到了控制。经济增长处在上升的通道中。2005年增长速度可能放缓,适度的宏观调控力度可能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高速增长,风险问题已经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长足高效增长的障碍。本文通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关于经济风险的问题予以研究,并利用熵值分析法计算自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经济风险。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经济风险更多的表现为市场风险,因此应该在高效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与美国经济增长--评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增长的保证。克林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实现了持续 10年的高经济增长。本文评述了克林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并提出了对我国选择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在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下,政府的财政及金融宏观调控、产业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宏观调控二方面所遇到的风险,并针对全球化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洪银兴 《当代经济研究》2012,(10):28-32,94,92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双重压力,两者都会在实体经济上反映出来。针对通货膨胀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不能反应过度。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到经济增长下行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均衡,合适的宏观政策应该是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均衡,选择一个合适的均衡点。我国近期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将会释放出数量较大的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应该重点流向实体经济。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是以市场化改革所形成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不能因为宏观调控而放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尤其要支持实体经济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防风险的调控政策,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缓中有进的态势,经济增长基本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展望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依然严重、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宏观调控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释放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举措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及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我国经济增速将稳中缓降.建议经济工作总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土地供给制度、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基于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我国土地供给制度具有更多的政策目的,如促进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等。现有研究表明,在解释我国土地供给和经济增长方面,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存在较大缺陷。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结论,从土地和资本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土地供给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较多学者所持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观点,指出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外部冲击”下的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下高速增长,是“有惊无险”,2005年看似无险,但“外部冲击”来的比2004年更为猛烈,宏观调控保持高度的紧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应对“外部冲击”成为今年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稳定最为关注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有局部过热的特点。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局部过热会引起局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而若发展到全局过热,仍会引起全面的通货膨胀。因此,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地增长;在微观层面上,企业要有应对市场的安全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单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GARCH和TARCH-M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长期增长水平的影响.得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风险;中国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减损效应,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与Stilianos et al.(2004)的分析结论相一致,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在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对称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因素,它着眼于解决当前经济突出矛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提升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从政策机制、政策投资、扩大需求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化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全面发展为指导方针,为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96年经济展望和对策国家统计局章钟基1995年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既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又抑制物价涨幅,基本实现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的量化目标。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540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约10%...  相似文献   

1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指导。该文在分析环境问题经济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回顾,探讨协调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视角》2006,(12):3-4
经济摆脱大起伏猜想: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都将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利润不断上扬,物价保持相对稳定,能源条件继续改善。解读:宏观调控并非“经济急刹车”。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控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运行的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增长,这是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尤其是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必要。中国经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